飛叉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兵器名。源出宋代,清代特盛。能於百步外叉人。其叉全體鐵鑄,長約九寸。叉頭約占三分之一,在三寸以上,股數或三或五;三股者較多,中一股挺出如槍頭,左右二股作半圓形,環抱於中股之兩側,上端近中股處亦各有銳利之首,半圓形之外側,亦為薄刃,其鋒利。三股相合,略成一圓圈形,惟中股特長。柄近叉處較細,愈後愈粗,約長六寸。叉重在一斤以上,二斤以下。每九叉為一聯,用軟皮插袋盛之,斜縛於肩背之後,叉頭向上。
飛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飛叉ㄈㄟ ㄔㄚfēi chā一種民俗雜技。演員舞動裝有活絡環形鐵片的鋼叉,使其在臂、腿、肩、背等處滾動或拋擲空中,然後接住。按姿勢的不同,有蜻蜓點水、蘇秦背劍、鳳凰展翅等多種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