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熊入夢-中華語文大辭典
飛熊入夢飞熊入梦ㄈㄟ ㄒㄩㄥˊ ㄖㄨˋ ㄇㄥˋfēixiónɡ-rùmènɡ《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西伯(周文王)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非虎」,《宋書‧符瑞志》作「非熊」,後由「非熊」訛為「飛熊」,因此有周文王夢飛熊而遇太公望的傳說。後以「飛熊入夢」比喻君主得到賢臣。
飛熊入夢-辞源3
【飛熊入夢】傳説 周文王夢飛熊而遇 呂尚(太公望)。舊喻帝王得賢臣的徵兆。史記 齊太公世家:“西伯(周文王)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一本作“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 周西伯獵,果遇 太公於 渭之陽。”宋書 符瑞志上、後漢書五二 崔駰傳 達旨“或以漁父見兆於元龜”注引 史記作“非熊非羆”。後人訛非爲“飛”,以卜獵爲“占夢”。遂有飛熊入夢的傳説。唐 胡曾 詠史詩一 渭濱:“岸草青青 渭水流,子牙曾此獨垂鉤。當時未入非熊兆,幾向斜陽歎白頭。”注:“姜子牙卽 呂望也,隱迹於 渭濱垂鈎。周文王因夜夢見獵得一熊,王出,果於 渭濱遇逢。文王 子牙以車載而同歸,拜爲 太公,後用謀伐 殷也。”參閲 明 張存紳 雅俗稽言二六 太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