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飛龍ㄈㄟ ㄌㄨㄥˊfēi lóng①本指飛翔的龍。後借以比喻居高臨下的君上。《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②有翼的龍。《楚辭.屈原.離騷》:「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③良馬。《文選.張衡.南都賦》:「駟飛龍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師。」④一種鳥。《文選.張衡.西京賦》:「掛白鵠,聯飛龍。」
飛龍-辞源3
【飛龍】㊀喻指帝王。喻其居高位而臨下,如龍飛在天。易 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唐 張愿 著作郎張漪墓誌:“翼戴飛龍,肅清天下。”(八瓊室金石補正五四)㊁鳥名。文選 漢 張平子(衡)西京賦:“登豫章,ॳѧ߰紅;蒲且發,弋高鴻;挂白鶴,聯飛龍。”三國 吳 薛綜 注:“飛龍,鳥名也。”㊂ 唐代宮内馬廐名。唐 李白 李太白詩十九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頭白玉鞌。”舊唐書 職官志三 殿中省:“開元時仗内六閑,曰飛龍、祥麟、鳳苑、鵷鶵、吉良、六羣等,號六廐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