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丘之情-中华成语大词典
首丘之情
【拼音】:shǒu qiū zhī qíng
解释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示例
无以自别于世,不胜狐死~,营魂识路之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寇荣传》
近义词
首丘之思、首丘之望、首丘之念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比喻不忘本
首丘之情-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首丘之情㊣ㄕㄡˇ ㄑㄧㄡ ㄓ ㄑㄧㄥˊshǒu qiū zhī qíng釋義相傳狐狸將死時,頭朝向它出生的土丘。比喻懷念故土或歸葬故鄉之情。後漢書・卷十六・寇恂傳:「不勝狐死首丘之情,營魂識路之懷。」亦作「首丘之思」。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1814首丘之情備註頻1書中國成語大辭典號FL00000064357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寇荣传》:臣功臣苗绪,生长王国,惧独含恨以葬江鱼之腹,无以自别于世,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
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勒载记下》:逖,北州士望也,傥有首丘之思。
明-郑真--《乐胜云间记》:虽箪瓢屡空,贫亦足乐,而羁旅之中,不能忘首丘之思。
宋-翟汝文--《代乞致仕表》:神既弊于大用,力已愆于早衰,加以负薪之忧,实有首丘之念。
元-佚名--《金史·时青传》:仆虽偷生寄食他国,首丘之念,未尝一日忘之。
北宋-苏轼--《到惠州谢表》:臣敢不服膺严训,托命至仁,洗心自新,没齿无怨。但以瘴疠之地,魑魅为邻,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精诚未泯,空余结草之忠。
元-吴澄--《题樊教谕斋名六峰》:君昔以辟乱出,时也故乡沦落于异国,终其身无复有首丘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