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蟥-中華語文大辭典
馬蟥马蟥ㄇㄚˇ ㄏㄨㄤˊmǎhuánɡ環節動物名。體狹長,背腹平扁,長可達6公分。頭尾各有一個吸盤,雌雄同體。全球約七百種,大多棲息於淡水環境。會吸食人、畜血液,亦可用於放血治療。乾燥蟲體可做中藥材。也作「水蛭」、「馬鱉」、「螞蝗」、「螞蟥」。
馬蟥-辞源3
【馬蟥】又作螞蟥、馬黃、馬蝗,亦名馬蛭,卽水蛭。宋 羅願 爾雅翼三十 蛭:“一名馬蟥。……又有一種細而長,亦入人肉,曳之輒斷,俗呼爛蜞。”政和證類本草二二 水蛭:“腹黃者謂之馬黃。”本草綱目七 土田中泥:“人誤吞馬蝗入腹者,酒和一二升服。”清 藍鼎元 東征集五 論周彩書:“兵丁……或跌入坑㵎,蟲蛇螞蟥吮嘬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