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辞源3
【高梁】㊀通“膏粱”。素問 通評虚實論:“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注:“高,膏也;梁,粱字也。……夫肥者令人熱中,甘者令人中滿。”㊁地名。1.本 春秋 晉地。左傳 僖九年:齊桓公率諸侯之師伐 晉,及 高梁而還。又二十四年:晉公子 重耳殺 懷公於 高梁。卽此。晉地道記:高梁城曾爲 晉大夫 叔向邑。故城在今 山西 臨汾市東北。參閲 嘉慶一統志一三八 平陽府一。2. 宋 開寶二年置 梁山軍,亦曰 高梁郡。明初省入 梁山縣,治 高梁城。故城在今 重慶 梁平縣西。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六九 夔州府 梁山縣。㊂山名。見“高梁山”。㊃河名。見“高梁河”。
高梁-汉语大词典
高梁1.高桥。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
2.屋梁。
●晋傅玄《琵琶赋》:“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薄于高梁。”
3.高挺。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鼻相不甚高梁,眼睛有些凹塌。”
4.即膏粱。高,通“膏”;梁,通“粱”。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
参见“膏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