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中華語文大辭典
鴛鴦鸳鸯ㄩㄢ 丨ㄤyuānyānɡ1.鳥名。像野鴨而略小。雄鳥羽毛美麗多彩,眼棕色,外圍有黃白色環,嘴紅棕色;雌鳥稍小,羽毛蒼褐色,腹部純白。善游泳、飛行,棲息在內陸湖泊和溪流中。雌雄常成對出現。屬保育類動物。2.比喻像鴛鴦一樣成對成雙的人或物。[例]棒打~︱~瓦∣~刀。3.篇名。《詩經‧小雅》的一篇。〈詩序〉言:「刺幽王也。」清‧姚際恆《詩經通論‧卷十一》:「(何玄子曰)此詩雙舉『鴛鴦』以興夫婦,何疑焉!……。『乘馬』二章,皆詠親迎之事而因以致其禱頌之意。」前二章以鴛鴦起興,敘述夫妻兩情相悅;後二章以乘馬起興,敘述迎親之禮。
鴛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鴛鴦ㄩㄢ ㄧㄤyuān yāng①動物名。鳥綱雁形目。體小於鴨,雄者羽毛美麗,頭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黃褐色,雌者全體蒼褐色,棲息於池沼之上,雄曰鴛,雌曰鴦。也稱為「匹禽」。②因鴛鴦常偶居不離,故以鴛鴦比喻夫婦。《紅樓夢.第一回》:「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③成對的物件。如:「鴛鴦劍」、「鴛鴦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稱為「鴛鴦」。如菜餚中有鴛鴦捲。④《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鴛鴦,刺幽王也。」或亦指為頌禱天子之詩。首章二句為:「鴛鴦于飛,畢之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