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鸾-汉语大词典
鸣鸾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伫既定以鸣鸾,修东都之大壮。”
●唐玄宗《途经华岳》诗:“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清陈梦雷《抒哀赋》:“戒糗糒以扬舲兮,载鸣鸾而陟巘。”
参见“鸣銮”。
佩玉鸣鸾-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佩玉鸣鸾
【出典】 唐·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见《全唐诗》卷五六)按:珮,通“佩”。
【释义】 佩玉,佩带着玉佩;鸣鸾,指马车上鸾铃所发出的声音。二者均为贵族官宦所有。王勃在《滕王阁》诗中说当年建阁的滕王已死,他再也不会带着玉佩、坐着鸾铃锵鸣的马车来登楼宴赏了。
【例句】 疏口清梦入潇湘,佩玉鸣鸾,吹下天香。(韩淲《一剪梅·闻箜篌》2261)这里借用王诗成句以形容箜篌之音的清脆。用此典亦意在表现箜篌声音的贵族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