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梅黄梅ㄏㄨㄤˊ ㄇㄟˊhuánɡméi1.梅樹的果實,球形,味酸可食,可醃製成蜜餞,也可入藥。2.梅子成熟的季節,約在農曆四、五月。[例]細雨應~。
黃梅-辞源3
【黃梅】㊀梅子。熟時呈黃色,故稱黃梅。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十八 梅雨:“南京 犀浦道,四月熟黃梅。”㊁縣名。今屬 湖北省。漢置 尋陽縣,屬 廬江郡。晉 永興初爲 蘄春縣地,南齊分置 永興縣,隋改爲 黃梅縣,以界内有 黃梅山故名。唐屬 蘄州,明 清屬 黃州府。參閲 嘉慶一統志三四〇 黃州府一。㊂指 唐高僧禪宗五祖 弘忍。因居於 黃梅,故稱。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十七 武昌西山再用前韻:“丹砂未易掃白髮,赤松却欲參 黃梅。”參見“弘忍”。㊃魚名。宋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四二 水族:“黃梅魚,似金鱗魚而小,骨少而口朱,長可七八寸。”此指小黃魚。明 屠本畯 閩中海錯疏上:“黃梅,石首之短小者也。頭大尾小,朱口細鱗,長五六寸,一名大頭魚,亦名小黃瓜魚。”此指梅童魚。俗仍名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