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檗黄檗ㄏㄨㄤˊ ㄅㄛˋhuánɡbò植物名。落葉喬木。夏開黃花,果實球形,藍黑色,有特殊香氣及苦味。莖可製黃色染料。樹皮厚,可製軟木。果實、根、樹皮皆可入藥,有清熱、解毒等功效。木理密緻、堅硬,為珍貴木料。也作「黃蘗」(★今不用)。
黃檗宗-辞源3
【黃檗宗】佛教禪宗派别。黃檗山在 福建 福清。唐 貞元五年,正幹禪師傳五祖 弘忍之法,開創此山。斷際禪師 希運住此,大振宗法。希運寂後,臨濟 義玄之門裔大盛。爾後,黃檗之道場與 臨濟之宗風同其盛衰,隆於 宋,廢於 元,至 明代復興。萬曆時,隱元來住此山,中興 黃檗之道,後應 日本僧人之請於 萬曆八年東渡,於 京都建 黃檗山 萬佛寺,遂爲 日本 黃檗宗之祖,與前已東傳的臨濟宗、曹洞宗稱爲 日本禪宗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