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袍黄袍ㄏㄨㄤˊ ㄆㄠˊhuánɡpáo1.黃色長身外衣,隋以後為天子的專用服。[例]~加身。2.即僧服。指做佛事時,僧眾中職位較高者所穿的衣裳。[例]高僧身穿~,帶領弟子虔誠地誦經祈禱。3.鳥名。體羽黃色,兩翅及尾羽為黑色,喙淺紅色,眼部至頭後有黑紋。叫聲清脆,取食林中昆蟲,是常見的觀賞益鳥。也作「黑枕黃鸝」、「黃鳥」、「黃鶯」、「黃鸝」、「倉庚」、「鶬鶊」。
黃袍-辞源3
【黃袍】㊀ 隋制,皇帝常服黃袍。唐 高祖 武德初,禁士庶不得服,黃袍遂專爲皇帝之服。宋 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一 建隆元年:“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 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 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參閲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八 禁用黃。㊁黃鳥的别名。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下 黃鳥于飛:“黃鳥,黃鸝留也。……或謂之黃袍。”唐釋 貫休 禪月集十三 春晚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 白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