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黃錢ㄏㄨㄤˊ ㄑㄧㄢˊhuáng qián祭祀時所焚化的黃紙,上鑿銅錢模樣,或貼有銅錢形的紙片。《西遊記.第四六回》:「國王聞言道:『也是,那中華人多有義氣。』命取些漿飯、黃錢與他。」也稱為「錢紙」、「紙錢」。
黃錢-辞源3
【黃錢】明制錢有京省之别。京錢稱黃錢,每文約重一錢六分,七十文值銀一錢。外省錢稱皮錢,每文約重一錢,百文值銀一錢。自 崇禎六、七年後,其價漸輕。至亡國時,京錢百文值銀五分,皮錢百文值銀四分,甚至 崇禎通寶,民間絶不行使。見 續文獻通考十一 錢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