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門黄门ㄏㄨㄤˊ ㄇㄣˊhuánɡmén1.官署名。秦漢時置,晉代以後稱門下省,唐代曾改為黃門省。是中央政權體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2.職官名:(1)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書,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因隸屬門下省,稱為「黃門侍郎」。又唐代改為黃門省,又稱「黃門監」。(2)指太監。因東漢時黃門令、中黃門等官,均由太監充任,故稱。
黃門-辞源3
【黃門】㊀黃色宮門。通典二一 職官三 侍中:“凡禁門黃闥,故號黃門。”㊁官署名。漢時設有黃門官,給事於黃門之内。漢書 元帝紀 初元二年:“詔罷黃門乘輿狗馬。”注:“黃門,近署也,故親幸之物屬焉。”晉以後始建爲門下省。唐 開元中一度改爲黃門省。唐 張説 張説之集三 玄武門侍射詩 序:“乃命紫微黃門、九卿六事,與熊羆之將、爪牙之臣各宴焉。”㊂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的省稱。如 晉 潘岳官給事黃門侍郎,張協官黃門侍郎,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分别稱爲 潘黃門、張黃門。㊃宦者之稱。東漢給事内廷的黃門令、中黃門諸官皆以宦者充任,後遂稱宦者爲黃門。文選 三國 魏 嵇叔夜(康)與山巨源絶交書:“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餘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㊄天閹之稱。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六七 玄應音 阿毘曇毘婆沙論三 般吒:“應言般荼迦,此云黃門。”元 周密 齊東野語十六 黃門:“世有男子雖娶婦而終身無嗣育者,謂之天閹,世俗命之曰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