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齒劍ㄔˇ ㄐㄧㄢˋchǐ jiàn人自剄或被殺。《晉書.卷九六.列女傳.史臣曰》:「此夫懸梁靡顧,齒劍如歸,異日齊風,可以激揚千載矣。」唐.劉知幾〈思慎賦〉:「朝結駟而乘軒,暮齒劍而膏鑊。」
齒劍-辞源3
【齒劍】猶言觸刃。漢書五一 枚乘傳上書重諫 吳王:“夫舉 吳兵以訾於 漢,譬猶蠅蚋之附羣牛,腐肉之齒利劍,鋒接必無事矣。”後因謂被殺或自刎曰齒劍。廣弘明集二四 南朝 梁 劉孝標(峻)東陽金華山栖志:“浩蕩天地之間,心無怵惕之警,豈與 嵇生齒劍、揚子墜閣較其優劣者哉!”嵇生,三國 魏 嵇康; 揚子,漢 揚雄。晉書 列女傳 論:“聳清 漢之喬葉,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貞蕤,無慚雅引;比夫懸梁靡顧,齒劍如歸,異日齊風,可以激揚千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