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龍城ㄌㄨㄥˊ ㄔㄥˊlóng chéng地名:⑴匈奴諸長大會祭祀的地方。見《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⑵在今熱河省朝陽縣治。前燕、後燕、北燕建都於此。
龍城-辞源3
【龍城】㊀ 漢時 匈奴地名。匈奴於歲五月在此大會各部酋長祭其祖先、天地、鬼神。又稱 龍庭。漢武帝 元光六年,衛青至 龍城,獲首虜七百級。見 漢書 武帝紀、九四 匈奴傳。史記一一〇 匈奴傳、一一一 衛青傳作“蘢城”,漢書五五 衛青傳作“籠城”。地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鄂爾渾河境。一説 衛青所至之 龍城在漠南,卽在今 内蒙古 錫林郭勒盟境。㊁古城名。1.舊址在今 遼寧 朝陽市境。漢爲 柳城縣。晉 咸康七年,前燕 慕容皝於 柳城之北、龍山之南築 龍城,構宮廟,改 柳城縣爲 龍城縣,遷都於此。號其新宮爲 和龍宮,故又稱 和龍。後燕 北燕皆都於此。北魏時廢爲鎮,後爲 營州治所。參閲舊題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 前燕慕容皝、嘉慶一統志四三 承德府一 朝陽縣及五三五 土默特 柳城舊城。2.卽 龍桑城。見“龍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