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龍文ㄌㄨㄥˊ ㄨㄣˊlóng wén①龍形花紋。《史記.卷八二.田單傳》:「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文選.班固.兩都賦》:「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被龍文。」②駿馬的名稱。《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烏孫國等傳.贊曰》:「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③比喻神童。《北齊書.卷三四.楊愔傳》:「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
龍文-辞源3
【龍文】㊀龍形的花紋。史記 趙世家:“秦武王與 孟説舉龍文赤鼎,絶臏而死。”文選 漢 班孟堅(固)兩都賦 寶鼎詩:“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被龍文。”㊁駿馬名。漢書九六下 西域傳 贊:“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注:“孟康曰:四駿馬名也。”後因用以比喻才華出衆的子弟。北齊書 楊愔傳:“愔從父兄黃門侍郎 昱,特相器重,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更十歲後,當求之千里外。’”北史 裴延儁傳附 裴宣明:“二子 景鸞 景鴻並有逸才,河東呼 景鸞爲驥子,景鴻爲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