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龍沙ㄌㄨㄥˊ ㄕㄚlóng shā①地名。本指白龍堆、沙漠兩地,皆在西北塞外,自劉孝標有「龍沙宵月明」的詩句以來,詩家誤以為只有一地。②泛指塞外的地方。宋.姜夔〈翠樓吟.月冷龍沙〉詞:「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龍沙-辞源3
【龍沙】㊀地區名。古時指西域 白龍堆沙漠(在今 新疆 若羌縣東北)地區。後漢書四七 班超傳 贊:“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 葱 雪,咫尺 龍沙。”注:“葱嶺 雪山 白龍堆,沙漠也。”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一 對燭賦:“龍沙 雁塞甲應寒,天山月没客衣單。”後因以泛指漠北邊塞地區。唐 李白 李太白詩五 塞下曲之五:“將軍分虎竹,戰士臥 龍沙。”清 方式濟著 龍沙紀略,專記 黑龍江事,卽沿用舊文,稱東北爲 龍沙。㊁洲名。在 江西 新建縣北。水經注三九 贛水:“贛水又北逕 龍沙西,沙甚潔白,高峻而阤,有龍形,連亙五里中,舊俗九月九日升高處也。”唐 杜牧 樊川集一 張好好詩:“龍沙看秋浪,明月遊 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