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鱗-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龍鱗ㄌㄨㄥˊ ㄌㄧㄣˊlóng lín①高下相次像龍鱗的樣子。《文選.班固.西都賦》:「溝塍刻鏤,原隰龍鱗。」②水波積疊。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濫泉龍鱗瀾,激波連珠揮。」
龍鱗-辞源3
【龍鱗】㊀龍的鱗甲。常以形容鱗狀之物。史記一一七 司馬相如傳 子虚賦:“衆色炫燿,照爛龍鱗。”指光彩如鱗甲。文選 漢 班孟堅(固)西都賦:“溝塍刻鏤,原隰龍鱗。”指高下排列如龍鱗。又 晉 郭景純(璞)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指如鱗之連結交絡。㊁喻指帝王或有聲望權勢者。漢 揚雄 法言 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巽以揚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後漢書 光武紀上 建武元年:“天下士大夫,捐親戚,弃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