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chuān shān jiǎ 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
甲虫 jiǎ chóng (名)昆虫有硬翅的一类,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瓢虫、天牛、金龟子等。
甲鱼 jiǎ yú 鳖的别名。
指甲 zhǐ jia 手指或脚趾尖上所生的角质物。【造句】由指甲的生长情形,可以得知身体的健康情况。
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指打了败仗狼狈逃窜。
披甲 pī jiǎ 穿上铠甲。
铠甲 kǎi jiǎ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甲胄 jiǎ zhòu (书)(名)盔甲。
身怀六甲 shēn huái liù jiǎ 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片甲不留 piàn jiǎ bù liú 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护身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有留下。形容全军覆没。也作“片甲不存”。
铁甲舰 tiě jiǎ jiàn 十九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一种火力和防护力很强的军舰。船壳为钢质﹐火炮有炮塔防护﹐两舷﹑甲板都有装甲。也叫装甲舰。
装甲兵 zhuāng jiǎ bīng 以战车为主要作战火力的战斗兵种。
甲骨文 jiǎ gǔ wén (名)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清朝末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商朝后期都城殷的遗址,是现在所发现的最早期的中国文字。
苯甲基 běn jiǎ jī 甲苯分子中甲基上失去一个氢原子而成的一价基团(C
科甲 kē jiǎ 科举。因汉唐时举士考试分甲、乙等科。
甲烷 jiǎ wán 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无味的易燃气体,存在于沼泽地区、石油井、煤矿等处,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用作制造甲醛、甲醇等的原料。
盔甲 kuī jiǎ (名)古代将士作战时的服装。盔戴在头上,甲穿在身上。用金属或皮革等制成。
龟甲 guī jiǎ 乌龟的背壳,古人用来占卜。考古发掘出的殷商占卜用龟甲刻有有关占卜的记录
甲状腺 jiǎ zhuàng xiàn 在颈部前方两侧的内分泌腺,能产生含碘激素,对新陈代谢率有很大的影响。
花甲 huā jiǎ (名)用天干地支顺次相互搭配来纪年,从“甲子”起,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因而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