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1、[
指路]zhǐ lù
1.犹望尘。
2.指引道路。
2、[
手指]shǒu zhǐ
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
3、[
指手画脚]zhǐ shǒu huà jiǎo
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4、[
指点]zhǐ diǎn
1.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他~给我看,哪是织女星,哪是牵牛星。大家都朝他~的方向看。老师~我怎样使用电脑。
2.在旁边挑剔毛病;在背后说人不是:自己不干,还在那里指指点点。
5、[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6、[
指甲]zhǐ jia
指尖上面的角质物,有保护指尖的作用。
7、[
指数]zhǐ shù
1.表示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数字,记在数的右上角,如32,43,6n中的2,3,n。
2.某一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如生产指数、物价指数、股票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此外,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也叫指数。
8、[
指导]zhǐ dǎo
指示教导;指点引导:~员。教师正在~学生做实验。
9、[
指出]zhǐ chū
提出意见。
10、[
指标]zhǐ biāo
事先规定的应达到的目标。检查、统计中也指实际达到的标准:力争达到~。所有~均不合格。
11、[
指挥]zhǐ huī
1.发令调度:~员。工程~部。
2.指乐队或合唱队在排练时,指导和帮助表演者正确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并在演出时,用指挥棒或手势等动作来统领演奏演唱。也指担任这种工作的人。
12、[
指定]zhǐ dìng
确定(做某件事的人、时间、地点等):~他做大会发言人。各组分头出发,到~的地点集合。
13、[
指南]zhǐ nán
指南针。比喻辨别方向的依据、指导行动的准则。
14、[
指示]zhǐ shì
1.指给人看:~剂。~代词。
2.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局长~我们必须按期完成任务。
3.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执行上级的~。
15、[
指引]zhǐ yǐn
指点引导:~航向。猎人~他通过了林区。
16、[
指纹]zhǐ wén
手指肚上的纹理。每人各不相同并且终身不变,可以代替印章。司法机关常利用犯罪分子遗留下的指纹痕迹来确定并追寻罪犯。
17、[
指责]zhǐ zé
指摘;责备:大家~他不爱护公物。
18、[
拇指]mǔ zhǐ
手和脚的第一个指头。
19、[
指令]zhǐ lìng
1.指示;命令:团长~三营火速增援。
2.上级给下级的指示或命令:这是谁下的~?
3.旧时公文的一类,上级机关因下级机关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称为指令。
4.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指定进行某种运算或要求实现某种控制的代码。
20、[
指向]zhǐ xiàng
所对的方位。
21、[
指控]zhǐ kòng
指责和控告:提出~。~他有受贿行为。
22、[
指尖]zhǐ jiān
手指的尖部。
23、[
指望]zhǐ wàng
(动)一心期待;盼望:~好收成。②(名)所指望的事物;盼头。
24、[
食指]shí zhǐ
1.手的第二指头。
2.比喻家庭人口:~众多(人口多,负担重)。
25、[
中指]zhōng zhǐ
第三个指头。
26、[
指针]zhǐ zhēn
1.钟表的面上指示时间的针,分为时针、分针、秒针;仪表上指示度数的针。
2.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27、[
指明]zhǐ míng
明确指出:~方向。
28、[
直指]zhí zhǐ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直指 太原,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词:“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无所回避。《荀子·不苟》:“正义直指,擧人之过,非毁疵也。”《韩非子·说难》:“直指是非,以饰其身。”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无所迴避也。”郭沫若《天地玄黄·屈原不会是弄臣》:“他眉清目秀,无疑还齿白唇红。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
3.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六》:“民力屈,财货竭,因之以凶年,羣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衣,持斧鉞,斩断于郡国,然后胜之。”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直指平米价,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章炳麟《訄书·商鞅》:“繇 弘、汤、仲舒 之法,终于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29、[
五指]wǔ zhǐ
手上的五个指头,就是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0、[
指派]zhǐ pài
派遣(某人去做某项工作):受人~。~他担当这个任务。
31、[
指认]zhǐ rèn
指出并确认(某人的身份等):经多人~,此人就是作案者。
32、[
指头]zhǐ tou
手前端的五个分支,可以屈伸拿东西。也指脚趾。
33、[
十指]shí zhǐ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
4.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34、[
指使]zhǐ shǐ
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这件事幕后有人~。有人~他这样做的。
35、[
小指]xiǎo zhǐ
手或脚的第五指。
36、[
指正]zhǐ zhèng
1.指出错误,使其改正。
2.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时的客气话:意见有不妥当的地方,请~。
37、[
泛指]fàn zhǐ
1.亦作“泛指”。谓手指轻弹琴弦。宋 陈旸《乐书·乐图论·琴势》:“龙行者指行如之,虎行者指步如之,蟹行者伦指如之,鸞行者转指如之,轻行者汎指是也。”
2.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并不是泛指一句説话。”沙汀《淘金记》二十:“寡妇之所谓你,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并无确定对象。”
38、[
发指]fà zhǐ
头发竖起来。形容 愤怒到了极点。《史记·刺客列传》:“士皆嗔(瞋)目,发尽上指冠。”
39、[
特指]tè zhǐ
指定范围或角色。
40、[
意指]yì zhǐ
见“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