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ǎi
1、[
乃是]nǎi shì
是;就是。
2、[
此乃]cǐ nǎi
这就是。
3、[
乃至]nǎi zhì
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这本来是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的工程,现在一年就完成了。
4、[
乃尔]nǎi ěr
指示代词。如此;像这样:何其相似~!
5、[
无乃]wú nǎi
用于反问句中,表示不以为然的意思,跟“岂不是”相近,但语气比较和缓:~不可乎?
6、[
乃蛮]nǎi mán
1.也称乃蛮部,一作奈曼。古族名。
2.蒙语“八”。
7、[
至乃]zhì nǎi
1.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言甚至,竟至。
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8、[
若乃]ruò nǎi
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9、[
普乃]pǔ nǎi
鲜卑 的姓氏。
10、[
乃比]nǎi bǐ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特别能调侃别人,或者在与别人的交谈中经常说一些幽默并且讽刺他人的话,可贬义可褒义。
11、[
遂乃]suì nǎi
于是,就。
12、[
乃若]nǎi ruò
至于。
13、[
然乃]rán nǎi
犹然后。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汉 王充《论衡·讲瑞》:“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14、[
你乃]nǐ nǎi
骂人的词汇。
15、[
乃在]nǎi zài
犹乃才。仅仅。在,通“才”。
16、[
何乃]hé nǎi
1.怎能,何能。
2.何况。
3.何故,为何。
17、[
乃心]nǎi xīn
思念,怀念。
18、[
乃者]nǎi zhě
1.从前;往日。
2.近时。
3.迺者:犹曩者。往日。
19、[
禾乃]hé nǎi
“秀”的析字。
20、[
顾乃]gù nǎi
却;反而。
21、[
乃郎]nǎi láng
1.旧时称人家的儿子。
2.旧时女子称丈夫或情人。
22、[
乃老]nǎi lǎo
犹言其父。
23、[
乃今]nǎi jīn
1.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
2.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24、[
而乃]ér nǎi
1.连词。表示承接。犹然后。《史记·吕不韦列传》:“乃往见 子楚,説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汉 王充《论衡·初禀》:“当 汉祖 斩大蛇之时,谁使斩者?岂有天道先至,而乃斩之哉?勇气奋发,性自然也。”
2.连词。表示转折或另起话题。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浅,而 弈秋 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妄抑大猷,至独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宋 叶适《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明 方孝孺《豫让》:“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乱之先,而乃损躯殞命於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而乃年届结束,南北东西;虽尺素云能通,或下问之不易。”
25、[
终乃]zhōng nǎi
最终是。终:终结、结束,极限、停止、尽头等。
26、[
已乃]yǐ nǎi
副词。旋即,不久。
27、[
乃眷]nǎi juàn
1.《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顾。”郑玄笺:“乃眷然运视西顾。”后以“乃眷”喻关怀。
2.他的妻子。
28、[
乃其]nǎi qí
于是;就。
29、[
到乃]dào nǎi
“去哪里?上哪里去”。
30、[
乃翁]nǎi wēng
1.你的父亲。
2.他的父亲。
31、[
尔乃]ěr nǎi
1.这才;于是。汉 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 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籍奏之,藏於祕室。及 嬴氏 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 人 严君平 有千餘言,林閭翁孺 才有梗概之法。扬雄 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三国志·魏志·杨阜传》:“吴 蜀 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与乎 阳林,流眄乎 洛川。”南朝 梁 何晏《景福殿赋》:“既穷巧於规摹,何彩章之未殫?尔乃文以朱緑,饰以碧丹,点以银黄,烁以琅玕。”
2.更端发语词,无义。汉 班固《西都赋》:“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 未央。”晋 张协《七命》:“尔乃六禽殊珍,四膳异肴,穷海之错,极陆之毛。”唐 李白《大鹏赋》:“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32、[
欸乃]ǎi nǎi
拟声词。行船摇桨或摇橹的声音:~一声山水绿。
33、[
乃情]nǎi qíng
竭诚。
34、[
乃耳]nǎi ěr
同“乃尔”。《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二人议曰:‘伯海 与将军疎远,而责我乃耳。’”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不受,曰:‘何必乃耳。’”
35、[
不乃]bù nǎi
无乃,岂不。
36、[
或乃]huò nǎi
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37、[
乃公]nǎi gōng
1.傲慢的自称语。犹今言你老子。
2.你的父亲。
3.迺公:对人自称的傲慢语。
38、[
焉乃]yān nǎi
亦作“焉廼”。连词。于是。
39、[
乃堂]nǎi táng
他的母亲。
40、[
来乃]lái nǎi
唐 时 骠国 乐曲名。又名“鬭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