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1、[
北京]běi jīng
1.指 建康。即今 南京市。南朝 宋 都 建康,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在今 江苏 镇江市。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唐 和 五代 的 唐、晋、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唐 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天心寄 北京。”《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今 河北 大名县。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6.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见《金史·熙宗纪》。
7.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今 北京市),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见《金史·海陵纪》。
8.明 初指 开封府。即今 河南 开封市。《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开封 为 北京。”
9.明 永乐元年,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建 北京,即今 北京市。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今 江苏 南京市)迁都 顺天,改 北京 为 京师。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复改 京师 为 北京。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参见“北京市”。
2、[
南京]nán jīng
1.古都名。唐 安史 之乱,玄宗 奔 蜀。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建号 南京。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南京 还有 散花楼。”
2.古都名。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3.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建号 南京。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称 临潢府。幽州 称 南京。”
4.古都名。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建炎 元年,高宗 继位于 南京,即此。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即 燕京)六州归 宋,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6.古都名。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宋 周煇《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春秋 卫、陈、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永乐 间迁都 北京,改 应天府 为行在,正统 间建为 南京。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清 孙枝蔚《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3、[
东京]dōng jīng
1.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故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2.五代、北宋时称开封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辽、金 时称辽阳为东京(称大同为西京)。
3.日本国首都。位于本州岛东南部。人口1 177万(1995年)。是世界最 大城市之一,日本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工商业中心。繁华闹市银座、商业区阳光城和世 界最高铁塔之一的东京塔都世界闻名。皇宫和上野公园是旅游胜地。
4、[
京城]jīng chéng
指国都。
5、[
京剧]jīng jù
戏曲的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6、[
京华]jīng huá
首都:誉满~。
7、[
进京]jìn jīng
旧指到京城。
8、[
京师]jīng shī
首都。
9、[
燕京]yān jīng
北京的旧称。是燕国都城所在地,故名。
10、[
西京]xī jīng
1.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故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2.五代、北宋时称洛阳为西京(称开封为东京)。辽、金时称大同为西京(称辽阳为东京)。
11、[
上京]shàng jīng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 发跡於此 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宋 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
2.古都名。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
3.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南。
4.古都名。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 会宁府 为 上京,故址在今 黑龙江 阿城 南 白城。
12、[
京报]jīng bào
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活体木字排印。
13、[
京口]jīng kǒu
江苏镇江的古称。三国时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习称京口。东晋末,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与刘裕大战于此。
14、[
离京]lí jīng
即行都,行在。
15、[
天京]tiān jīng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的首都。即今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自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后,逐渐发展壮大,占领长江南北广大地区,1853年4月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16、[
京门]jīng mén
国门。指国都。
17、[
京兆]jīng zhào
1.指京师所在地区。
2.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
3.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18、[
晋京]jìn jīng
1.晋朝的京城。指洛阳。
2.进京,到京城。
19、[
京戏]jīng xì
京剧。
20、[
京胡]jīng hú
胡琴的一种,形状跟二胡相似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21、[
京腔]jīng qiāng
1.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高腔,明末清初传入北京后称京腔。
2.指北京语音:撇~。
22、[
镐京]hào jīng
1.古都名。西周 国都。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沣水 东岸。周武王 既灭 商,自 酆 徙都于此,谓之 宗周,又称 西都。《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镐京 辟廱。”其后 汉武帝 在此凿 昆明池,遂沦入池内。今 丰镐村、镐京观 一带发现有 西周 遗址和墓葬。
2.借指京都。唐 张说《奉和兴庆宫酺宴》:“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宋 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縉绅。”
23、[
京族]jī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9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兼通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国外的京族人主要分布在越南。
24、[
京派]jīng pài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泛指北京的风格和特色:~小说。
25、[
京台]jīng tái
战国 时 楚国 的高台。
26、[
京菜]jīng cài
北方风味的菜肴。
27、[
玉京]yù jīng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2.泛指仙都。
3.指帝都。
28、[
中京]zhōng jīng
1.指围堑中央的堡垒。京,人工筑起的高丘。
2.古代都城名。
29、[
京白]jīng bái
京剧中指用北京话念的道白。
30、[
京歌]jīng gē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 瑞金,当地人民把 瑞金 改为 瑞京,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31、[
砥京]dǐ jīng
犹砥原。平原。引申为坦途。
32、[
京江]jīng jiāng
指 长江 流经今 江苏 镇江市 北的一段。因 镇江 古名 京口 而得名。唐 杜牧《杜秋娘诗》:“京江 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宋 张孝祥《浣溪沙》词:“湓浦 从君已十年。京江 仍许借归船。相逢此地有因缘。”
33、[
京垓]jīng gāi
极言众多。
34、[
京相]jīng xiāng
复姓。
35、[
京府]jīng fǔ
京都地区。
36、[
遗京]yí jīng
前朝旧都城。
37、[
京苑]jīng yuàn
1.京中苑囿。
2.犹言翰苑。
38、[
京局]jīng jú
1.宋时指中央机构各部门,又称百司。
2.指清代铸钱机构宝泉局及宝源局。
39、[
京储]jīng chǔ
谓京仓的储备粮食。
40、[
囷京]qūn jīng
粮仓。《管子·轻重丁》:“今者 夷吾 过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尹知章 注:“大囷曰京。”汉 贾谊《新书·匈奴》:“善厨处,大囷京。”元 王祯《谷匣》诗:“取制异囷京,初凭梓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