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o
1、[
孝顺]xiào shùn
1.〈动〉尽心奉养父母或长辈并顺从他们的意志。2.〈形〉形容人能孝敬父母或长辈。
2、[
孝心]xiào xīn
孝顺的心意:一片~。
3、[
孝敬]xiào jìng
1.孝顺尊敬(长辈):~公婆。
2.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他带了些南边的土产来~老奶奶。
4、[
不孝]bù xiào
1.不孝顺。
2.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5、[
尽孝]jìn xiào
(对父母和长辈)努力履行孝道。
6、[
孝亲]xiào qīn
孝敬父母。
7、[
忠孝]zhōng xiào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8、[
孝义]xiào yì
行孝重义。
9、[
孝行]xiào xíng
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后汉书·独行传·刘茂》:“﹝ 茂 ﹞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宋 苏轼《县榜》:“牛酒以礼高年,粟帛以旌孝行。”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议郎 蔡邕,篤於孝行,富贵不足以解忧,甘旨常关於想念。虽违素志,竟遂佳名,委职居丧,厥声尤著。”
10、[
孝经]xiào jīng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11、[
守孝]shǒu xiào
旧俗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12、[
孝女]xiào nǚ
对父母孝顺的女儿。
13、[
愚孝]yú xiào
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后代误解并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
14、[
孝服]xiào fú
1.孝衣。
2.旧时指为尊长服丧的时期:~已满。
15、[
吊孝]diào xiào
吊丧。
16、[
重孝]zhòng xiào
最重的孝服(一般是子女为亡父亡母所穿的孝服)。
17、[
孝衣]xiào yī
旧俗在死了尊长后的一段时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18、[
带孝]dài xiào
死者的亲属或亲 戚等,遵照礼俗在一定时期内穿孝服或在辫子上扎白绳、袖子上缠黑纱等,表示哀悼。
19、[
热孝]rè xiào
祖父母、父母或丈夫去世不久身穿孝服,叫热孝在身。
20、[
挂孝]guà xiào
戴孝。
21、[
国孝]guó xiào
指国丧。
22、[
孝家]xiào jiā
1.居丧守孝的人家。
2.指居丧守孝者。
23、[
孝履]xiào lǚ
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
24、[
孝帛]xiào bó
供丧事用的布帛。
25、[
达孝]dá xiào
最大的孝道。达,通“大”。
26、[
脱孝]tuō xiào
旧时指服丧期满脱去孝服。
27、[
孝帏]xiào wéi
悬挂在灵床或灵柩前的帷帐。
28、[
孝假]xiào jiǎ
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旧唐书·食货志上》:“天宝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宋 王溥《唐会要·休假》:“天宝 四载六月十四日勅:‘顷以乡閭侍丁,优给孝假,官吏等仍科杂役……自今后,将侍丁孝假,不须差行。’”
29、[
谢孝]xiè xiào
旧俗指孝子等向吊唁的亲友行礼,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30、[
孝恺]xiào kǎi
孝悌,孝敬。
31、[
孝笋]xiào sǔn
1.亦作“孝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孟宗)卒”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后因以“孝笋”为称颂孝子之典。
2.见“孝笋”。
32、[
破孝]pò xiào
开丧。丧家于大殓后成服并接受亲友的吊唁。
33、[
孝祀]xiào sì
祭祀,享祭。
34、[
广孝]guǎng xiào
谓将孝亲之心推及他人。
35、[
孝门]xiào mén
孝悌之家。
36、[
孝诚]xiào chéng
孝敬的诚心。
37、[
孝器]xiào qì
指棺材等丧具。
38、[
孝理]xiào lǐ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39、[
孝享]xiào xiǎng
祭祀。
40、[
出孝]chū xiào
既葬后除丧。孝,居丧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