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中華語文大辭典
股股ㄍㄨˇɡǔ1.某些機關、企業、團體中的一個部門,一般在科之下。[例]財務~∣總務~。2.合成線、繩等的部分。[例]三~的草繩︱四~的粗毛線。3.財物平均分配或集合資金中的一份。[例]~東∣派了~數∣家產按三~均分。4.指股票。[例]配~∣~市。5.古代數學上指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較長的直角邊。6.量詞:(1)用於計算條狀的東西。[例]一~線∣★六~快車道。(2)用於計算氣體、氣味、力氣等。[例]一~暖流│一~怨氣∣一~清香∣一~力量。(3)用於計算成批的人(含貶義)。[例]幾~頑匪∣這~敵人。(4)用於計算股份。[例]他擁有一萬~。7.〈書〉大腿,從胯到膝蓋的部分。[例]~肱│懸梁刺~。
股-漢語大字典
股
《説文》:“股,髀也。从肉,殳聲。”
gǔ 《廣韻》公户切,上姥見。魚部。
(1)大腿。自胯至膝盖部分。《説文·肉部》:“股,髀也。”段玉裁注:“髀,股外也。言股則統髀,故曰髀也。”馮桂芬段注考正:“《骨部》,髀下無外字,段補。”《廣韻·姥韻》:“股,髀股。”《易·説》:“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孔穎達疏:“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為股也。”《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絶其哺乳,立可餓殺。”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然而割股的人物,究属寥寥。”
(2)胯至足踵部分的通称。《廣雅·釋親》:“股,脛也。”王念孫疏證:“凡對文,則膝以上為股,膝以下為脛……散文則通謂之脛。”《詩·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鄭玄箋:“脛本曰股。”《淮南子·墬形》:“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高誘注:“股,脚也。”宋陸游《戰城南》:“詔書許汝以不死,股栗何為汗如洗。”
(3)车辐近毂的部分。《周禮·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骹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股謂正轂者也。”清戴震《考工記圖·釋車》:“輻近轂謂之股,近牙謂之骹。”
(4)磬的宽而短的一端。《周禮·考工記·磬氏》:“股為二,鼓為三。”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賈公彦疏:“‘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以其股面廣,鼓面狹,故以大小而言也。”
(5)事物的一部分。1.事物的分支。《漢書·溝洫志》:“其西因山足高地,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顔師古注引如淳曰:“股,支别也。”唐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黄金合分鈿。”2.机关、企业、团体的行政机构。如:总务股;人事股;卫生股。3.资金或财物中的一份。如:股票;分股。4.绳线等的组成部分。如:合股线;三股绳。
(6)量词。用于成条或成批的东西,也用于气体。如:一股泉水;一股敌军;一股热气。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放窻户間得玉釵半股,青蚨半文。”《紅樓夢》第五回:“剛至房中,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老舍《骆驼祥子》二十一:“病过去之后,他几乎变成另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
(7)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周髀算經》卷上:“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修四,徑隅五。”《北史·信都芳傳》:“後亦注重差、勾、股,復撰《史宗》。”清戴震《句股割圜記》上:“半弧弦為句,减矢于圜(圓)半徑,餘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