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1、[
花茎]huā jīng
花轴。
2、[
根茎]gēn jīng
植物地下茎的一种,一般呈长形,横着生长在地下,外形像根,有节,没有根冠而有顶芽。如莲、芦苇等的地下茎。
3、[
块茎]kuài jīng
地下茎的一种,呈块状,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养料,上面有凹入的芽眼,芽眼中的芽可以长成地上茎,如马铃薯供食用的部分就是块茎。
4、[
枯茎朽骨]kū jīng xiǔ gǔ
意指枯槁的草茎,腐烂的骨头。比喻腐朽的事物。
5、[
球茎]qiú jīng
一种变态茎。地下茎的末端肥大成球状的部分,适应越冬而贮藏养料。芽多集中于顶端,节间明显,节上长有膜质鳞叶和少数腋芽。如荸荠、慈姑等的可食用部分。
6、[
鳞茎]lín jīng
地下茎的一种,形状像圆盘,下部有不定根,上部有许多变态的叶子,内含营养物质,肥厚多肉,从鳞茎的中心生出地上茎。如洋葱、水仙等的地下茎。
7、[
六茎]liù jīng
古乐名。传为 颛顼 所作。
8、[
一茎]yī jīng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2.中医术语,脐带。
9、[
牛茎]niú jīng
见“牛膝”。
10、[
金茎]jīn jīng
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11、[
飞茎]fēi jīng
直生枝条。
12、[
文茎]wén jīng
树名。
13、[
青茎]qīng jīng
1.植物青色的茎。
2.青色的箭杆。
3.借指箭。
14、[
发茎]fā jīng
头发丝。
15、[
连茎]lián jīng
犹连枝。
16、[
霜茎]shuāng jīng
指白发。
17、[
玉茎]yù jīng
指阴茎。
18、[
微茎]wēi jīng
细茎。
19、[
白茎]bái jīng
1.白色的干茎。
2.苦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苦参》。
20、[
赪茎]chēng jīng
指朱草。一种红色的草,古以为祥瑞之物。
21、[
枲茎]xǐ jīng
枲耳的茎。
22、[
五茎]wǔ jīng
1.相传为颛顼时乐歌名。
2.犹五形。
23、[
九茎]jiǔ jīng
《史记·孝武本纪》:“甘泉 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 函德殿 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24、[
英茎]yīng jīng
《汉书·礼乐志》:“昔 黄帝 作《咸池》,顓頊 作《六茎》,帝嚳 作《五英》,尧 作《大章》,舜 作《招》,禹 作《夏》,汤 作《濩》。”后以《英》《茎》泛指古代的雅乐。
25、[
茎干]jīng gàn
若干种植物(如各种草或谷类)的生长阶段,在此阶段,长出开花和结果的梗茎。
26、[
阳茎]yáng jīng
雄性无脊椎动物在交配中发生作用的部分;尤指雄性昆虫第九腹节的一个中央插入器官。
27、[
茎杆]jīng gǎn
栽培植物的上部,尤其收获以后被积聚起来者。
28、[
咸茎]xián jīng
古乐《咸池》与《六茎》的并称。
29、[
豆茎]dòu jīng
豆的茎秆。
30、[
根状茎]gēn zhuàng jīng
地下茎的一种,一般是长形,横着生长在地下,外形像根,有节,没有根冠而有顶芽。如莲、芦苇等的地下茎。
31、[
地下茎]dì xià jīng
植物生长在地面以下的变态茎,包括根状茎、块茎、鳞茎和球茎。
32、[
杜茎山]dù jīng shān
植物名。也叫土恒山、踏天桥、水麻叶。属紫金牛科,常绿灌木。少分枝,有时攀援状,全部秃净。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狭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浆果球形或卵形,花萼宿存。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分布 长江 中、下游及 福建、广东、广西 等地。根、叶皆可入药。
33、[
缠绕茎]chán rào jīng
不能直立,必须缠绕在别的东西上才能向上生长的茎,如紫藤、牵牛花等的茎。
34、[
地上茎]dì shàng jīng
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上的部分。
35、[
明茎草]míng jīng cǎo
传说中的仙草名。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三:“臣游北极,至 种火之山 ……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 宁封 常服此草,於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馆,不加灯烛。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36、[
长匐茎]cháng fú jīng
细长的纤匐茎。
37、[
直立茎]zhí lì jīng
直立向上生长的茎。大多数植物的茎都是直立茎,如松、柏、甘蔗的茎。
38、[
白马茎]bái mǎ jīng
阴干者,末,和苁蓉蜜丸,空心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见效。
39、[
攀援茎]pān yuán jīng
细长柔软,不能直立,靠卷须(如葡萄、黄瓜)或吸盘(如爬山虎)附着他物向上生长的茎。
40、[
桑茎实]sāng jīng shí
中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