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1、[
释疑]shì yí
解释疑难;消除疑虑:~解难。~消嫌。
2、[
解释]jiě shì
1.分析阐明: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这种自然现象才得到科学的~。
2.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词句。~误会。
3、[
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
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
4、[
诠释]quán shì
说明;解释。
5、[
阐释]chǎn shì
阐述并解释:道理~得很清楚。
6、[
释放]shì fàng
1.恢复被拘押者或服刑者的人身自由:~战俘。刑满~。
2.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这种肥料的养分~缓慢。核反应堆能有效地~核能。
7、[
稀释]xī shì
在原有的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其浓度变小。
8、[
释义]shì yì
1.解释词义或文义。
2.用来释义的文字。
9、[
注释]zhù shì
1.也叫注解。
2.用简明文字解释书刊中的字、词、句。
3.也叫注文。解释的文字。
10、[
释怀]shì huái
(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久病在床的母亲让他挂念,难以~。
11、[
释然]shì rán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12、[
假释]jiǎ shì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予以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条件是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执行刑期十年以上。对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不得假释。假释考验期内没有发现应当撤销假释的法定情况,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又犯新罪或发现漏罪,则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处理。
13、[
释出]shì chū
释放出来。
14、[
获释]huò shì
得到释放,恢复自由:~出狱。
15、[
释迦]shì jiā
水果番荔枝的别称。
16、[
保释]bǎo shì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取保获释。
17、[
释文]shì wén
用来解释文字、词语的文字:~力求简明。
18、[
冰释]bīng shì
像冰融化一样不留痕迹。比喻嫌隙、怀疑、误会、意见等完全消除。
19、[
释读]shì dú
谓考证并解释古代语言文字。
20、[
开释]kāi shì
释放(被拘禁的人):~出狱。无罪~。
21、[
考释]kǎo shì
考证并解释:古文字~。
22、[
消释]xiāo shì
(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前嫌。误会~。
23、[
释教]shì jiào
佛教。
24、[
释解]shì jiě
1.解释,说明因由。
2.解决疑难事件或问题。
25、[
训释]xùn shì
解释字句的意义。
26、[
释例]shì lì
阐释他人或自己著作内容的凡例。
27、[
释典]shì diǎn
佛教的经典。
28、[
释法]shì fǎ
弃法不用。
29、[
释鞍]shì ān
1.亦作“释鞌”。谓舍马不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释鞍就穴直上,可百餘仞,石路逶迆,劣通单步。”
2.引申为解除武备。《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张俨《默记·述佐》:“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 凉 雍 不解甲,中国不释鞌,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30、[
雠释]chóu shì
校勘和注释。
31、[
释巾]shì jīn
谓换去平民头巾,开始做官。
32、[
欢释]huān shì
欢欣开怀。
33、[
释愤]shì fèn
消除愤怒;排遣愤懣。唐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鬼神潜释愤,夷狄远输诚。”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
34、[
释险]shì xiǎn
解除危险。
35、[
蠲释]juān shì
消除;解除。
36、[
释种]shì zhǒng
1.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释迦族人,简称为“释种”。后亦泛指佛教信徒。
2.即塞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大月氏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罽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乌孙人混合。
37、[
矜释]jīn shì
怜悯开释。
38、[
释绂]shì fú
亦作“释黻”。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
39、[
释嫌]shì xián
消除嫌隙。
40、[
申释]shēn shì
说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