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o
1、[
帽子]mào zi
1.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一顶~。
2.比喻罪名或坏名义:批评应该切合实际,有内容,不要光扣大~。
2、[
草帽]cǎo mào
用麦秆等编成的帽子,夏天用来遮阳光。
3、[
毡帽]zhān mào
毡制的帽子。
4、[
笔帽]bǐ mào
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
5、[
礼帽]lǐ mào
跟礼服相配的帽子。
6、[
帽衫]mào shān
宋 代士大夫的一种服装。
7、[
白帽]bái mào
1.即白纱帽。
2.白色帽子。
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
4.指回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5.现代医务、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
8、[
官帽]guān mào
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
9、[
脱帽]tuō mào
摘下帽子(大都表示恭敬):~致敬。
10、[
帽檐]mào yán
帽子前面或四周突出的部分。
11、[
军帽]jūn mào
军人戴的帽子。
12、[
高帽]gāo mào
即高屋帽。
13、[
浴帽]yù mào
用花洒冲凉(北方叫洗澡)时,为了不淋湿头发或是使耳朵不容易进水,用来包裹头发和耳朵的防水帽。
14、[
黄帽]huáng mào
1.黄颜色的帽子。
2.船夫。
3.借指船。
15、[
小帽]xiǎo mào
瓜皮帽。
16、[
风帽]fēng mào
1.御寒挡风的帽子,后面较长,披到背上。
2.连在皮大衣、棉大衣等上面的挡风的帽子。
17、[
帽顶]mào dǐng
1.帽的顶端。
2.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
18、[
帽徽]mào huī
安在制服帽子前面正中的徽章。
19、[
帽带]mào dài
系于颏的下方或前方的带子。
20、[
制帽]zhì mào
军人、干部、学生等戴的有规定式样的帽子。
21、[
凉帽]liáng mào
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子。
22、[
钉帽]dīng mào
钉的顶端,是承受锤打或旋转的部分。
23、[
缨帽]yīng mào
清朝官吏所戴帽顶上有红缨子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官职大小的一种象征,有尊卑之分。
24、[
便帽]biàn mào
日常戴的帽子(区别于“礼帽”等)。
25、[
帽花]mào huā
帽徽。
26、[
帽盔]mào kuī
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27、[
箬帽]ruò mào
箬竹的篾或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雨和遮阳光:蓑衣~。
28、[
鹅帽]é mào
亦作“鵞帽”。鹅羽为饰的帽子。
29、[
唐帽]táng mào
即唐巾。
30、[
騌帽]zōng mào
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元 明 之际很流行。明 冯梦龙《山歌·修騌帽歌》:“修騌帽见子一吓,洗网巾喫子一惊。”《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头戴时新密结不长不短騌帽,身穿秋香夹软纱道袍。”清 余怀《板桥杂记·轶事》:“大娘手碎其头上騌帽,掷之於地。”
31、[
暖帽]nuǎn mào
1.冬天所戴的帽子。宋 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
2.清 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顺治 ﹞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32、[
帬帽]qún mào
南朝 士大夫所戴的一种高顶垂裙的帽子。《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宋 元嘉 之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唯出 太极 四厢,乃备朝服。”胡三省 注:“宋 齐 之间,制高屋帽,下帬盖。”
33、[
油帽]yóu mào
古 高昌国 妇女所戴的帽子。
34、[
雪帽]xuě mào
1.一种挡风雪的帽子。
2.比喻积雪的山顶。
35、[
裙帽]qún mào
六朝 时的一种帽子。因帽缘周围有下垂的薄纱细网,故名。
36、[
帷帽]wéi mào
亦作“帷冒”。周围垂网的帽子。
37、[
篛帽]ruò mào
篛笠。
38、[
巾帽]jīn mào
指头巾或帽子。
39、[
篾帽]miè mào
斗笠。竹篾编制的帽子。
40、[
席帽]xí mào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