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中華語文大辭典
翠翠ㄘㄨㄟˋcuì1.鳥名。羽毛顏色為藍色和綠色,專門吃魚。別稱「魚狗」。2.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例]~蓋∣~帷∣~旌。3.綠色的玉。[例]翡~∣珠~。4.青綠色的。[例]青~∣~竹∣蒼松~柏。5.〈書〉婦女化妝用的青色顏料。[例]塗紅抹~。6.〈書〉借指妝扮入時的女子。[例]倚紅偎~。7.姓。
翠 -古漢語常用詞典
cuì
①翠鳥。曹植《洛神賦》:“或拾~羽。”②翡翠,一種綠色的寶石。③青綠色。《柳毅傳》:“雕琉璃於~楣,飾琥珀於虹棟。”《鞭蕖》:“猶似未開之花,與~葉並擎。”④鳥尾上的肉。《禮記•內則》:“舒雁~。”(鄭玄注:“舒雁,鵝也;翠,尾肉也。”)
【翠蓋】1.翠羽裝飾的華蓋。劉安《淮南子•原道訓》:“馳要褭(niǎo),建~。”2.形容枝葉狀如華蓋。元好問《後灣別業》詩:“童童~桑初合,灩灩蒼波麥已勻。”
【翠華】1.皇帝儀仗中一種旗竿頂上飾有翠鳥羽毛的旗。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建~之旗,樹靈鼉(tuó)之鼓。”2.指皇帝。白居易《驪宮高》:“~不來歲月久,牆有衣兮宮有松。”
【翠輦】帝王的車駕。《北史•突厥傳》:“帝大悅,賦詩曰:‘鹿塞鴻旗駐,龍庭~回。’”
【翠微】1.青綠色的山氣。陳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而列坐,左對青山;俯盤石而開襟,右臨澄水。”2.山氣青翠的樣子。左思《蜀都賦》:“鬱葐蒀以~,巍巍以峨峨。”3.指山腰青翠幽深處。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內史春日遊山》:“遊客值春輝,金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