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ī
1、[
电麾]diàn huī
闪动舒卷的旗帜。
2、[
麾幢]huī zhuàng
官员出行时仪仗中的旗帜。
3、[
三麾]sān huī
诸侯的旌旗。天子五麾(青、赤、白、黄、黑)中减去黄、黑二色,即成三麾。《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杨士勋 疏:“五麾者,麋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诸侯三者,则云降杀以两,去黑黄二色。”
4、[
麾葆]huī bǎo
大旗与羽盖。借称统帅。
5、[
麾戈]huī gē
挥戈。
6、[
旨麾]zhǐ huī
调遣;指挥。
7、[
黄麾]huáng huī
古代天子或大臣所乘车舆的装饰品。《东观汉记·班超传》:“建初 八年,称 超 为将兵长使,假鼓吹黄麾。”唐 沉佺期《上之回》诗:“黄麾摇昼日,青幰曳松风。”明 王圻《三才图会·仪制三·黄麾》:“《通典》曰:黄帝 振兵,设五旗五麾,则黄麾製自 有熊 始也。汉 卤簿有前后黄麾。《开元礼义纂》,唐太宗 法 夏后 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宋 制以絳帛为之如旛,错綵成黄麾篆字,下绣交龙及云日,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丝,小盖四角垂佩,末有横板作碾玉文,元 制同,今制亦同,宋 但盖用朱丝,黄麾字楷书用金,下二龙涂金为之。”
8、[
麾诃]huī hē
犹言驱赶呵斥。
9、[
麾召]huī zhào
命令,召集。
10、[
麾斥]huī chì
1.纵横奔放貌。
2.犹斥骂。
11、[
招麾]zhāo huī
1.指挥。
2.亦作“招挥”。征召,起用。
12、[
还麾]hái huī
返回。
13、[
麾节]huī jié
1.指挥旗和符节。
2.借指将帅、节度使。
14、[
麾驱]huī qū
挥赶。
15、[
麾存]huī cún
谓派人收存。
16、[
麾扫]huī sǎo
谓挥笔书写,迅疾如扫。
17、[
幡麾]fān huī
指挥用的幡旗。
18、[
麾盖]huī gài
1.将帅用的旌旗伞盖。《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 望见 良 麾盖,策马刺 良 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梁书·杨公则传》:“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麾盖下 颜良 剑标了首,蔡阳 英雄立取头。”
2.泛称仪仗。《晋书·卫瓘传》:“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唐 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麾盖兵马,人知牧伯之尊。”《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二年》:“幽州 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 李克用 入府舍。”
19、[
麾纛]huī dào
即麾旌。纛,大旗。
20、[
麾城]huī chéng
指挥攻城。
21、[
麾旆]huī pèi
即摩旌。引申指军队。
22、[
幢麾]zhuàng huī
旌旗仪仗之类。
23、[
戎麾]róng huī
军旗。亦借指军队。
24、[
麾钺]huī yuè
1.麾旗和钺。古代将帅的旗仗。借指军旅。
2.指节度使、安抚使等镇抚大员的官位。
25、[
麾叱]huī chì
犹言驱赶呵斥。
26、[
缇麾]tí huī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27、[
麾蚤]huī zǎo
谓以提早设祭为快。
28、[
绛麾]jiàng huī
红色指挥旗。古代帝王仪仗之一。
29、[
麾军]huī jūn
指挥军队。
30、[
军麾]jūn huī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
31、[
进麾]jìn huī
犹进军。明 陈霆《两山墨谈》卷十二:“於时虽未统一,然止当大书甲子,黜 元 之年,併以我 吴 元之年,并注行下,斯足示进麾之大义。”
32、[
麾旌]huī jīng
1.本为指挥旗。后多指将帅之旗。
2.引申为旗仗。
33、[
节麾]jié huī
1.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2.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34、[
五麾]wǔ huī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 注:“麾,旌幡也。”杨士勋 疏:“五麾者,糜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
35、[
白麾]bái huī
白色的军旗。
36、[
旛麾]fān huī
指挥用的旗子。
37、[
麾棨]huī qǐ
指旗戟之类的仪仗。
38、[
麾动]huī dòng
挥动,挥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大旗麾动在前,中队后队兵士速即装身,赶赴前队护阵。”
39、[
离麾]lí huī
绵延不绝貌。
40、[
行麾]xíng huī
军中指挥用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