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1、[
诸位]zhū wèi
人称代词。对所指的若干人的尊称:~同志。~有何意见,请尽量发表。
2、[
诸多]zhū duō
许多;好些个(用于抽象事物):~不便。~妨碍。
3、[
诸子百家]zhū zǐ bǎi jiā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诸子指孔子(孔丘)、老子(老聃)、墨子(墨翟)、荀子(荀况)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阴阳家等。
4、[
付诸实施]fù zhū shí shī
暂未释义
5、[
诸子]zhū zǐ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6、[
诸侯]zhū hóu
中国商周和汉初时期,由帝王分封并受帝王统辖的列国国君。
7、[
诸如]zhū rú
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他非常关心群众,做了不少好事,~访问职工家属,去医院看病人,等等。
8、[
诸葛]zhū gě
姓。
9、[
付诸]fù zhū
使改变形状或性质。
10、[
诉诸]sù zhū
按某种方式办理。
11、[
诸事]zhū shì
对个人产生影响的事物的总和。
12、[
诸神]zhū shén
众神灵。
13、[
诸国]zhū guó
早在夏代,今山东省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氏族方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成为诸国。诸国也指各国。
14、[
诸般]zhū bān
各种;许多种。
15、[
诸生]zhū shēng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16、[
诸公]zhū gōng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汉 班固《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元 贡师泰《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17、[
专诸]zhuān zhū
春秋 时刺客。吴国 堂邑(今 江苏省 六合县)人。伍子胥 知 吴 公子 光 欲杀 吴王僚 以自立,乃荐 专诸 于 光。吴王僚 十二年,光 伏甲士而具酒请王 僚,使 专诸 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 僚。僚 立死,左右亦杀 专诸。公子光 出其伏甲尽灭王 僚 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 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
18、[
诸夏]zhū xià
1.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鲁 晋 俱诸夏也。”
2.指 中国。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19、[
诸宗]zhū zōng
1.众宗族。
2.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20、[
诸僚]zhū liáo
1.同僚。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岭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
21、[
诸于]zhū yú
1.亦作“诸衧”。古时妇人穿的宽大上衣。
2.泛指妇人装束。
22、[
诸姬]zhū jī
1.指同是 姬 姓的女子。《诗·邶风·泉水》:“孌彼诸 姬,聊与之谋。”毛 传:“诸 姬,同姓之女。”
2.众 姬 姓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汉 阳诸 姬,楚 实尽之。”杜预 注:“姬 姓之国在 汉 北者,楚 尽灭之。”《国语·郑语》:“若 周 衰,诸 姬 其孰兴?”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暨乎 战国,诸 姬 微矣。”
3.众女伎。清 张岱《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得一讚语,輒走戏房,与诸姬道之,佹出佹入,颇极劳顿。”清 捧花生《画舫馀谭》卷一:“招朋好八九人,集 藿甘园,观诸姬奏伎。”
23、[
礛诸]jiān zhū
见"礛?"。
24、[
诸逐]zhū zhú
见“诸逑”。
25、[
诸尘]zhū chén
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26、[
桃诸]táo zhū
亦作“桃菹”。经过淹渍晾晒,供冬天食用的桃实。
27、[
诸彦]zhū yàn
众贤才。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唐 杜甫《积草岭》诗:“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宋 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后殿朝次偶题》:“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28、[
夫诸]fū zhū
传说中的兽名。
29、[
诸要]zhū yào
各要冲之地。《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不若选练精兵守 恒州 诸要,更为后图。”胡三省 注:“诸要,谓要衝之地。”
30、[
诸方]zhū fāng
1.各地方。
2.犹诸道。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31、[
孟诸]mèng zhū
亦作“孟猪”。亦作“孟瀦”。古泽薮名。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虞城 西北。《书·禹贡》:“导 菏泽,被 孟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杜预 注:“孟诸,宋 泽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渤澥,游 孟诸。”张守节 正义:“《周礼·职方氏》:‘青州 藪曰 望诸。’郑玄 云:‘望诸,孟瀦 也。’”唐 高适《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 苏轼《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谁怜寂寞 高常侍,老去狂歌忆 孟诸。”清 劳伯言《书愤》诗之二:“石填沧海殊 精卫,敌纵邻封作 孟猪。”
32、[
诸凡]zhū fán
所有;一切。
33、[
诸色]zhū sè
各色,各种(事或物)。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薛平 司徒尝送太僕卿 周皓,上诸色人吏中,末有一老人,八十餘,著緋。”《水浒传》第五五回:“且説 凌振 把应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砲,并一应的砲石砲架,装载上车。”《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既而户部请自 绍兴 十一年至十七年,诸色拖欠钱物,除形势及公吏、卿司与上上有力之家未纳数外,并与放免。从之。”
34、[
诸家]zhū jiā
1.各个人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 杀我’。”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唐 贾公彦 疏:“司农 据此经,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与《鲁颂》、《论语》合,亦是破诸家之意。”朱东润《杜甫叙论》第四章:“这首诗诸家认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后作的。”
3.别的人家。唐 刘禹锡《浑侍中宅牡丹》诗:“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唐 白居易《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诗:“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35、[
厱诸]lán zhū
磨玉的青石。
36、[
诸品]zhū pǐn
各种,多种。
37、[
诸宜]zhū yí
各项事宜。
38、[
加诸]jiā zhū
1.凌驾于。
2.诬谤;乱说。
39、[
诸毛]zhū máo
1.笔的别名。
2.指毛发。
40、[
诸主]zhū zhǔ
众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