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
1、[
躲避]duǒ bì
1.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这几天他好像有意~我。
2.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风雨。不应该~困难。
2、[
避让]bì ràng
躲避;让开:~道旁。
3、[
避免]bì miǎn
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冲突。看问题要客观、全面,~主观、片面。
4、[
回避]huí bì
1.让开,避开。
2.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法律规定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和其他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参与本案审理的诉讼制度。此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5、[
避雨]bì yǔ
离开露天处或遮住以避免雨淋。
6、[
避险]bì xiǎn
一种防卫性的投资策略。
7、[
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
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8、[
逃避]táo bì
躲开不愿意接触或不敢接触的事物:~现实。~责任。
9、[
避风]bì fēng
1.躲避风:找个~的地方休息休息。
2.比喻避开不利的势头。也说避风头。
10、[
避开]bì kāi
1.躲开,不接触。
2.摆脱,不受困扰。
11、[
规避]guī bì
设法避开;躲避:临场~。~实质性问题。
12、[
避孕]bì yùn
通过工具(避孕套、阴道隔膜、子宫环等)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或使受精卵不能在子宫内发育,以不受孕。
13、[
避暑]bì shǔ
1.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胜地。夏天到北戴河~。
2.避免中暑:天气太热,吃点药避避暑。
14、[
避难]bì nán
躲避灾难或迫害。
15、[
避税]bì shuì
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规避纳税的行为。
16、[
避讳]bì huì
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17、[
避邪]bì xié
迷信的人指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18、[
闪避]shǎn bì
迅速侧转身子向旁边躲避:~不及。
19、[
避嫌]bì xián
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20、[
避光]bì guāng
1.喜阴的或在阴处茁壮生长。
2.表现负趋光性。
21、[
避世]bì shì
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绝俗。
22、[
避寒]bì hán
1.御寒;免受寒冷。
2.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23、[
避祸]bì huò
犹避害。
24、[
避忌]bì jì
避讳(bì·hui)。
25、[
趋避]qū bì
快走躲开;规避:~不及。见车飞驰而来,赶紧~一旁。
26、[
防避]fáng bì
防备和避免。
27、[
走避]zǒu bì
为躲避而走开;逃避:~他乡。~不及。
28、[
隐避]yǐn bì
隐藏躲避:~在外。
29、[
避亲]bì qīn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
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30、[
辞避]cí bì
托辞退避。
31、[
避所]bì suǒ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32、[
避弟]bì dì
谓兄避位而使辟召其弟。
33、[
避去]bì qù
避开;离去。
34、[
媿避]kuì bì
因羞愧而回避。
35、[
避处]bì chǔ
避世隐居。
36、[
却避]què bì
亦作“却避”。退避。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孝宗 崩,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明 李东阳《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37、[
避宠]bì chǒng
躲避帝王宠幸;避仕。
38、[
遁避]dùn bì
犹逃避。
39、[
避僧]bì sēng
旧时谓行军出师之日,忌见僧尼。
40、[
避諠]bì xuān
见"避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