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ī
1、[
堤坝]dī bà
堤和坝的总称,泛指防水、拦水的构筑物:要加紧修筑~,以防水患。
2、[
河堤]hé dī
沿河道两岸用土或石垒成似墙的构筑,防止河水溢出河床。
3、[
大堤]dà dī
1.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2.乐府曲名。
4、[
堤防]dī fáng
堤:汛期以前,要加固~。
5、[
堤溃蚁孔]dī kuì yǐ kǒng
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6、[
堤岸]dī àn
堤。
7、[
决堤]jué dī
堤岸被水冲开。
8、[
苏堤]sū dī
见“苏公堤”。
9、[
海堤]hǎi dī
防海水入侵的堤。
10、[
圩堤]wéi dī
在低洼地区修筑的堤坝,用于防止洪水淹袭。
11、[
江堤]jiāng dī
亦作“江隄”。沿江的堤岸。
12、[
筑堤]zhù dī
修筑或加固河堤或海堤。
13、[
沙堤]shā dī
1.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2.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14、[
子堤]zǐ dī
子埝。
15、[
路堤]lù dī
在低地上修筑的高于原地面的路基。
16、[
堤围]dī wéi
堤。
17、[
石堤]shí dī
亦作“石隄”。石筑的堤防。
18、[
堤垸]dī yuàn
类似堤坝、用来防水的建筑物。
19、[
突堤]tū dī
防波堤为阻断波浪的冲击力、围护港池、维持水面平稳以保护港口免受坏天气影响、以便船舶安全停泊和作业而修建的水中建筑物。
20、[
堤坡]dī pō
词语解释◎ 堤坡 堤两侧的倾斜成坡部分
21、[
堤堰]dī yàn
堤坝;堤:整修~。
22、[
堤埂]dī gěng
用泥土筑成的较矮的堤。
23、[
堤障]dī zhàng
1.堤。宋 苏辙《寄孔武仲》诗:“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参见“堤”。
2.隄障:堤坝。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朝过 宜春口,极北缺隄障。”《宋史·滕元发传》:“瘞死食饥,除田租,修隄障。”《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盐官州 海水溢,屡坏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与有司视形势所便。”
24、[
断堤]duàn dī
倒塌的堤岸。
25、[
堤繇]dī yáo
古代修筑堤坝的徭役。《史记·封禅书》:“昔 禹 疏九江,决四瀆。閒者 河 溢皋陆,隄繇不息。”宋 司马光《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诗:“隄繇春事起,行役未成归。”
26、[
糟堤]zāo dī
1.同“糟隄”。
2.积糟成堤。极言酒之多,沉湎之深。
27、[
潜堤]qián dī
堤顶位于静止水面下的防水堤。
28、[
堤火]dī huǒ
防火。
29、[
堤塍]dī chéng
堤坝和田界。
30、[
隋堤]suí dī
隋炀帝 时沿 通济渠、邗沟 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 隋堤。
31、[
堤水]dī shuǐ
古代传说中的水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百七十里…… 隄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 泰泽,其中多龙龟。”
32、[
障堤]zhàng dī
堤防,堤坝。
33、[
无堤]wú dī
同“无隄”。犹无限。
34、[
堤塞]dī sāi
筑堤阻塞(水流)。《汉书·沟洫志》:“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隄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薪烬焰熄,隄塞水止。”
35、[
堤遏]dī è
堤防,堤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 以 吴 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 吴遵、诸葛诞 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隄遏。”
36、[
铜堤]tóng dī
指修筑得很坚固的江河堤防。上可行人。
37、[
金堤]jīn dī
1.亦作“金隄”。
2.堤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3.堤名。指今四川灌县都江堰一带岷江的江堤。
38、[
柳堤]liǔ dī
植有柳树的堤岸。
39、[
湖堤]hú dī
沿湖岸修建的挡水堤。
40、[
云堤]yún dī
观测到的在远处具有明显界线的云块,它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地平天空,但范围不超过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