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
1、[
翦字]jiǎn zì
1.姓。
2.“剪”的异体字。
2、[
翦削]jiǎn xuē
1.形容山势峻峭。
2.佛教谓斩断物欲。
3、[
芟翦]shān jiǎn
1.亦作“芟剪”。剪除;修剪。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2.铲平;消除。明 刘基《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3.删除。《隋书·经籍志四》:“晋 代 挚虞,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4.抑制,制止。《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洛中 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
4、[
诛翦]zhū jiǎn
亦作“诛剪”。亦作“诛揃”。剪除。
5、[
燕翦]yàn jiǎn
见“燕剪”。
6、[
戡翦]kān jiǎn
平定剪除。
7、[
翦弱]jiǎn ruò
削弱。
8、[
阙翦]quē jiǎn
削弱,损害。《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杨伯峻 注:“据 余萧客《古经解钩沉》所引 宋 本 孔 疏,闕翦为损害之意。”
9、[
翦样]jiǎn yàng
依陈样剪裁。
10、[
翦除]jiǎn chú
1.消灭。
2.排斥。
11、[
翦夷]jiǎn yí
削平。
12、[
爪翦]zhǎo jiǎn
亦作“爪鬋”。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
13、[
开翦]kāi jiǎn
犹剪除。
14、[
勿翦]wù jiǎn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 所茇。”后以比喻德政。
15、[
除翦]chú jiǎn
1.剪除;砍伐。《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嘷。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2.革除。《宋书·礼志四》:“及秉大政,普加除翦,世之淫祀遂絶。”《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洛 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翦,恐难制驭。”
16、[
禽翦]qín jiǎn
见“禽剪”。
17、[
翦片]jiǎn piàn
比喻表现事物概貌的一个片断。
18、[
翦定]jiǎn dìng
讨伐平定。
19、[
攘翦]rǎng jiǎn
剪除。
20、[
翦翎]jiǎn líng
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
21、[
翦理]jiǎn lǐ
铲除整饬。
22、[
翦灯]jiǎn dēng
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宋 姜夔《浣溪沙》词:“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李光《赠邹賸庵质若虚子昶诸子》诗:“万国兵戈横槊望,一天风雨翦灯谈。”
23、[
翦乱]jiǎn luàn
讨伐叛乱。
24、[
翦截]jiǎn jié
删削。
25、[
翦髻]jiǎn jì
指 唐 王珪 母鬻发宴宾之事。事见 唐 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26、[
翦刻]jiǎn kè
1.剪裁雕刻。
2.形容文字工于雕琢。
27、[
翦柳]jiǎn liǔ
1.古时一种竞技游戏。
2.见“翦綹”。
28、[
翦扑]jiǎn pū
犹剪灭。《宋书·申恬传》:“任榛 亡命,屡犯边民,军出无功,宜因此翦扑。”《南史·陈纪上·武帝》:“寇、贾、樊、滕,浮 江 下瀨,一朝翦扑,无待甸师。”《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刘崇 悉发其众,挟胡骑而来,志吞 晋 絳,今气衰力惫,狼狈而归,不乘此翦扑,必为后患。”
29、[
碎翦]suì jiǎn
剪成碎片。
30、[
翦伐]jiǎn fá
1.砍伐。
2.讨伐。
31、[
翦翕]jiǎn xī
犹剪灭。
32、[
翦拂]jiǎn fú
1.谓为马修剪毛鬣,洗拭尘垢。
2.用以比喻对人才的赞扬,提携。
33、[
扑翦]pū jiǎn
见“扑剪”。
34、[
翦辟]jiǎn pì
犹剪除。
35、[
翦藩]jiǎn fān
指割让边境属地。
36、[
翦彩]jiǎn cǎi
1.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银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鸟图形,插于发髻或贴在鬓角上,也有贴于窗户、门屏,或挂在树枝上作为装饰的,谓之“翦綵”。
2.形容花开繁茂。
37、[
夷翦]yí jiǎn
杀戮。
38、[
鬌翦]duǒ jiǎn
小儿去发。《梁书·武帝纪上》:“挻虐於鬌翦之年,植险於髫丱之日。”
39、[
翦落]jiǎn luò
1.犹削落。多指削发,出家为僧的一种表示。
2.削除。
40、[
翦弊]jiǎn bì
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