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
1、[
废黜]fèi chù
罢免;革职。现 多指取消王位,废除特权地位。
2、[
罢黜]bà chù
1.贬低并排斥:~百家,独尊儒术。
2.免除(官职)。
3、[
贬黜]biǎn chù
古指在京官吏降级外放或罢免。
4、[
黜兵]chù bīng
犹罢兵。
5、[
黜官]chù guān
1.减省官吏。《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九月,郑 公孙黑肱 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 段,而使黜官薄祭。”杜预 注:“黜官,无多受职。”杨伯峻 注引 沉钦韩 补:“黜官者,减省其家臣。”
2.贬降官职。《北史·魏咸阳王禧传》:“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唐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元和 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3.罢免官职。唐 元结《别何员外》诗:“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嶇。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清 吴敏树《太常徐先生传》:“其后库大狱兴,先后管库者,以库丁贿通姦伏法,或以失察黜官,而先生无预也。”
6、[
黜典]chù diǎn
贬降官员的典例。
7、[
黜汰]chù tài
贬职;罢官。
8、[
黜弃]chù qì
弃置。
9、[
黜斥]chù chì
解除官职;斥退。
10、[
黜辱]chù rǔ
贬斥受辱;贬斥侮辱。《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臣乏素能,或所不任,况在忧年,必取黜辱。”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不可触犯人家的宗教,只有异教徒是不妨黜辱的。”
11、[
黜挫]chù cuò
贬抑,贬降。
12、[
放黜]fàng chù
放逐;黜免。
13、[
禁黜]jìn chù
禁锢罢黜。谓罢免官职并禁止参与政治活动。
14、[
黜色]chù sè
更改服色。
15、[
进黜]jìn chù
进升或黜退职位。
16、[
黜刺]chù cì
贬斥责罚。
17、[
肃黜]sù chù
清除贬废。
18、[
杜黜]dù chù
拒绝、黜退。
19、[
黜退]chù tuì
免除(职务)。
20、[
弹黜]dàn chù
弹劾黜免。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不即弹黜姦佞,而须於万人之中乃暴引之,是为陷君。”《晋书·李重传》:“在职三年,弹黜四县。”
21、[
黜遣]chù qiǎn
斥逐,打发回原处。
22、[
疏黜]shū chù
亦作“疎黜”。疏远贬斥。
23、[
黜恶]chù è
贬斥邪恶。
24、[
黜嫚]chù màn
放逸怠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杜预 注:“黜,犹放也。”
25、[
黜名]chù míng
犹除名。
26、[
黜削]chù xuē
罢免,削除。多指地位、官职而言。
27、[
考黜]kǎo chù
考绩以定黜陟。
28、[
抑黜]yì chù
亦作“抑絀”。贬废;排斥。
29、[
黜尸]chù shī
犹黜殡。
30、[
黜罚]chù fá
贬斥;处罚。
31、[
显黜]xiǎn chù
明令贬黜。《晋书·庾纯传》:“陵上无礼,悖言自口,宜加显黜,以肃朝伦。”《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愿詔大臣按劾诸路监司不勤王者,与夫号为勤王而灭裂者,悉加显黜,以为将来误国忘君之戒。”
32、[
黜逐]chù zhú
贬谪驱逐。
33、[
纠黜]jiū chù
查察其罪而加以贬斥。
34、[
黜升]chù shēng
犹黜陟。
35、[
讪黜]shàn chù
毁谤贬逐。
36、[
裁黜]cái chù
犹罢黜。
37、[
汰黜]tài chù
犹剔除。
38、[
黜抑]chù yì
贬斥抑制。
39、[
黜迹]chù jì
犹匿迹。
40、[
三黜]sān chù
1.三次被罢官。
2.形容宦途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