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一不做,二不休㊣ㄧ ㄅㄨˋ ㄗㄨㄛˋ ㄦˋ ㄅㄨˋ ㄒㄧㄡyī bù zuò èr bù xiū釋義既然已經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本作「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語出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唐代張光晟隨朱泚叛亂,敗後,光晟殺朱泚,向前來征討之李晟投降,仍難逃死罪。受刑前云:「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要就不要叛變,既已叛變,索性幹到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誰知惡人手辣心硬,一不做,二不休,叫得先打後商量,……也必了人性命,然後動手的。」野叟曝言・第一〇〇回:「這事情弄大了!一不做,二不休,如今須得韋大哥為主,打開倉庫,招兵買馬,放出獄囚。」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5055一不做,二不休備註頻7書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1)、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漢英對照成語辭典號FL00000034482
一不做,二不休-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不做,二不休
【拼音】: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解释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示例
到这地步,~,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茅盾《子夜》七
近义词
破釜沉舟
反义词
犹豫不决
歇后语
老大懒惰老二勤;扳倒葫芦洒了油
语法
作谓语、状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英文
as well be hanged/hung for a sheep as/for a lamb
日文
毒(どく)を食(く)らわばさらま
法文
le vin est tiré,il faut le boire
成语故事
唐德宗时期,安禄山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朱泚及部将张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讨叛军,活捉了张光晟。张光晟表示愿意重新归顺唐王朝,德宗身边大臣坚决反对,只好处死他。张光晟感慨地说:“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明-施耐庵-四〇-《水浒传》:李逵听了,大叫一声:“杀将去!”提了双斧,便出庙门。晁盖叫道:“不做,二不休,众好汉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
现当代-周立波-下十-《山乡巨变》:这堂客眨一眨眼睛,心里默神:“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添一点柴禾。”
清-曹雪芹-八〇-《红楼梦》:薛蟠急得跺脚说:“罢哟,罢哟!看人家听见笑话。”金桂意谓一不做,二不休,越发喊起来了。
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一八·庐州开先宗禅师》:一不做,二不休,捩转鼻孔,捺下云头。
元-无名氏-三折-《谢金吾》: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谢金吾,再杀那王枢密去。
清-李宝嘉-五九回-《官场现形记》:一不做,二不休,一片也是吃,三片也是吃,索性吃完了他。
现代-郁达夫--《出奔·混沌》:但是事情已经作错了,系铃解铃,责任终须自己去负的,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还是和她结合了之后,慢慢的再图补救吧!
明-冯梦龙-卷二九-《醒世恒言》:若此番脱漏出去,如何饶得我过!一不做,二不休,若不斩草除根,恐有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