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再误-汉语大词典
一误再误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
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上:“阿母以钱树子望,常勒高价。姬曰:‘儿不知贱质值几金钱,将以奇货居之,使儿一误再误。回首前尘,终入苦海。’”
●蔡东藩许仅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
一误再误-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误再误
【拼音】:yī wù zài wù
解释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示例
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近义词
知错不改
反义词
知错改错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遵守母命传位给三弟赵光义,即宋太宗。魏王赵廷美则是下一个接位的人选。他显得有些急不可待,宋太宗问宰相赵普如何处理。赵普说如果传位不传子而传弟就是一误再误了。宋太宗接机把赵廷美流放
清-二石生-卷上-《十洲春语》:阿母以钱树子望,常勒高价。姬曰:“儿不知贱质值几金钱,将以奇货居之,使儿一误再误。回首前尘,终入苦海。”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一二五回-《民国通俗演义》: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
清-李伯元-五七回-《官场现形记》:于是又重批一条。谁知那个法国人的“法”字依旧写成英国的“英”字。一误再误,他自己实实在在未曾晓得。
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清-沈德潜-卷下·九八-《说诗啐语》:前贤读书,不肯一误再误如此。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死。宋太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杜太后得了重病,临终时,她把宋大祖和心腹大臣赵普叫到身边,嘱咐宋大祖将来要先把皇位传给老三赵光义,老三死后传给老四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普奉旨作了记录,由宋太礼祖珍藏起来。
公元976年;宋太祖得了重病。病危时,他果然遵照母亲的遗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吩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即位,他使是宋太宗。
还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骄横跋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知道母亲的遗嘱,现在见三哥赵光义做了皇帝,一心想三哥早点死掉,好把皇位传给他。后来,他看到宋太宗身体很好,自己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企图用阴谋手段夺取皇位。
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商量,征询他对传位问题的看法,问他自己应该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遵从他母亲的意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赵普说:“陛下,大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您,这样做已经错了;如果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
宋太宗听了,这才打消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念头。不久,有人告发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可以把他流放到边远地方去,防止他发动叛乱。”
宋太宗听从了赵普的意见,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yī wù zài wù
1、悔不该当初我一误再误,毁了自己的锦绣前途。
2、这道题你已是一误再误,看来对题义理解上有问题,我再给你讲讲。
3、小明一误再误地缺课。
4、他把爹妈的劝告当耳边风,结果一误再误,后来竟铸成大错。
5、你已经铸成大错,千万不可一误再误,赶快悬崖勒马吧!
6、关于误,有很多成语,比如聪明自误、一误再误、因循坐误、执迷不误、一念之误。
7、我校足球队上次的失败,是因为采取“541”的阵势,这次又用,必定一误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