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而下-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鼓而下
【拼音】:yī gǔ ér xià
解释
趁形势有利或士气高昂时,一举打跨敌人或攻占城市。
出处
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佐》第一折:“杨景凭手下将士,马到成功,觑贼兵一鼓而下也。”
示例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4回:“须先派一人到巡抚衙门去调兵,就在这七夕之日,可以~。”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或军事
一鼓而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一鼓而下ㄧ ㄍㄨˇ ㄦˊ ㄒㄧㄚˋyī gǔ ér xià趁形勢有利或士氣最旺盛時,勇往直前,一舉完成任務。《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梁人志在澤、潞,不備東平,今鄆州單弱,固可一鼓而下之。」明.沈采《千金記.第二八齣》:「昨日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逕截趙魏,掩其不備,一鼓而下。」
元-无名氏-二折-《博望烧屯》:凭着俺人强马壮,将勇兵雄,觑刘玄德兵微将寡,一鼓而下。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径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清-黄世仲-三五回-《洪秀全演义》:大贺一鼓而下,因此复据了天津,一面暗中报知林凤翔。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六○回-《东周列国志》:偪阳为楚伐宋之道,若兴师先向偪阳,可一鼓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