丳-汉语大词典
丳ch?n
ㄔㄢˇ
〔《广韵》初限切,上产,初。〕
1.以铁签串物烧烤。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白鱼长二赤,净治勿破腹……合取后背入着腹中,丳之。”
2.指串物烧烤的铁签状器具。
●唐韩愈《赠张籍》诗:“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狐近人情》:“纵论今古经史百家,如肉贯丳。”
3.通“串”。贯穿。
●《朱子语类》卷八十:“如《风》《雅》《颂》,却是里面横丳底,都有赋、比、兴,故谓之三纬。”
4.通“串”。旧时制钱一千文之称。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太监》:“宫中现行则例,岁赏内监广储司银二千两,崇文门钱一千六百丳。”
丳-漢語大字典
丳
丳chǎn 《廣韻》初限切,上産初。
(1)烤肉用的铁签。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二:“鐵丳,《字苑》:‘謂以籤貫肉炙之者也。’”《集韻·産韻》:“丳,燔肉器。”唐韓愈《贈張籍》:“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2)用同“串(chuàn)”。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鈔序》:“其理之貫丳也固宜。”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九:“歲賞内監廣儲司銀二千兩,崇文門錢一千六百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