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仰韶文化Yǎnɡsháo wénhuà
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遗存中常有带彩色花纹的陶器,所以也曾称为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 -中国文化史辞典
1921年首先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名。分布於黃河中下遊。屬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早於龍山文化,延續時間較長,距今約六七千年。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輔以漁獵和家畜飼養。生產工具以磨制的石器為主,打制石器仍占一定數量,骨器相當精致。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沙紅褐陶為主。細泥紅陶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因又稱仰韶文化為彩陶文化。制陶技藝以手制為主,有的也用慢輪修整口沿。器形有缽、盆、罐、鼎以及特殊的陶貯。表面素地為紅棕者多塗黑色或暗紫色紋飾,為黃褐色或紅地加白色彩衣者,多塗紅或黑色紋飾。器表紋飾有彩繪、劃紋、繩紋、籃紋等,器內時有幾何紋者。紋飾多於燒制前塗繪,不會脫落。在半坡、薑寨等遺址出土的陶器上還發現刻有幾十種符號,學者們認為可能是我國最原始的文字。遺址的面積都比較大,地下灰層也較厚,可見有長期定居的習慣,且有集中的大村落。房屋已普遍出現。村落周圍還擁有壕塹以為防禦。居民有公共墓地,墓坑整齊,頭向基本一致。有單人葬和多人合葬,還有二次葬的多人合葬墓,小孩甕棺葬是一個特點。墓中時有陶器、石器等隨葬品,說明有靈魂不滅的意識。仰韶文化地域分布廣,延續時間長,按各遺址的差異性又可分為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後岡類型、大司空村類型、西王村類型、大河村類型和馬家窯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