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怒难犯-汉语大词典
众怒难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
●《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晋书·赵王伦传》:“秀(孙秀)知众怒难犯,不敢出省。”
●《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弱而不可轻者民也,今趣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
●清毛祥麟《对山余墨·黑白传》:“郡守以众怒难犯,姑受其词。”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七章:“狗腿子到了知道众怒难犯的时候,就是再怎么胆大的也变成胆小了。”
众怒难犯-中华成语大词典
众怒难犯
【拼音】:zhòng nù nán fàn
解释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示例
你们来意甚善,只是~,赶快去吧。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近义词
众怒难任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
英文
One cannot afford to incur public wrath.
法文
il ne faut pas se frotter à la colère des masses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发生叛乱,大夫尉止杀死大夫子驷,子孔与子产一起平定叛乱,杀死尉止。子孔掌权后,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子产劝阻他,希望他不要犯了众怒,否则国家就不会安宁。子孔当众烧掉盟书
近代-高云览-第七章-《小城春秋》:狗腿子到了知道众怒难犯的时候,就是再怎么胆大的也变成胆小了。
唐-房玄龄等--《晋书·赵王伦传》:秀知众怒难犯,不敢出省。及闻河北军悉败,忧懑不知所为。
宋-苏轼--《上皇帝书》: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以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现代-李劼人-三部三章-《大波》:然是非所在,岂节下今日始知?众怒难犯,尚能翻然改图,署司向以恤民为心,乃忍妄自菲薄耶?
现代-姚雪垠-第三卷第二九章-《李自成》:兵丁见众怒难犯,乐得顺水推舟,表面作个样子,吆喝弹压,实际跟着看看热闹。
唐-房玄龄等--《晋书·李特载记》:弱而不可轻者百姓也,今促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前作了准备。他与子产一起平定了叛乱,杀死尉止等叛乱分子。此后,子产掌握郑国朝政。他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有些大夫和将领不肯顺从,他准备杀掉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大伙发怒就烧了它,就变成大伙当政,国家不是很为难了吗?”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把这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伙。这样,您得到了需要的东西,大伙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吗?要知道,专权的愿望是不成功的,触犯大伙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考虑到大夫们的情绪,听从他们的意见啊!”子孔听从了子产的劝告,当众烧掉了盟书,于是郑国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