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汉语大词典
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中国历史辞典
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有侯、伯等称号。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大规模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责任。战国时各大国则以食邑分封功臣和贵族子弟,君侯在其食邑有征收田税和工商业赋税之权,而没有世袭统治之权。商鞅在秦制定的二十等爵,第二十等“列侯”即是这种封君性质。秦建立统一王朝后,推行郡县制,但仍分封有“列侯”和“伦侯”,见《琅邪台刻石》。西汉王朝继续推行分封制,在“列侯”之上增设“诸侯王”一级。诸侯王在其封国不仅有征收赋税之权,更有“掌治其国”之权。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诸侯王“治国”之权才被削除。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制度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