匬-漢語大字典
匬
《説文》:“匬,甌,器也。从匚,俞聲。”徐鍇繫傳“甌”作“甌匬”。段玉裁注:“甌、匬二字為名,則非甌也。”
yǔ 《集韻》勇主切,上麌以。又徒侯切。侯部。
(1)〔甌匬〕古代容器,可容十六斗。或作“甌臾”。也单言“匬”。《説文·匚部》:“匬,甌匬,器也。”王筠釋例:“匬下云:甌匬,器也。大徐捝(奪)匬字。《荀子》‘流丸止于甌臾’。蓋亦謂地之凹處似甌匬也。”《玉篇·匚部》:“匬,器,受十六斗。”
(2)殷代地名。《殷虚書契前編·六·三五四》:“方不出于匬。”
匬-中華大字典
1、匬讀音:勇主切,音庾,麌韻。釋文:量器。受十六斗。見《玉篇》。
2、匬讀音:徒侯切,音頭,尤韻。釋文:甌~器也。見《說文》。《段注》:大徐無~字。非是。甌者小盆也。甌~二字爲名。則非甌也。玉篇云。余主切。器受十六斗。按玉篇蓋謂卽論語與之庾之庾。包注。十六斗爲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