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可移-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南山可移㊣ㄋㄢˊ ㄕㄢ ㄎㄜˇ ㄧˊnán shān kě yí釋義唐代太平公主與僧寺爭奪磨坊,對簿公堂,當時官吏皆忌憚太平公主權勢而有所偏袒,但雍州司戶李元紘判斷磨坊應還給僧寺。典出舊唐書・卷九十八・李元紘傳。後比喻意志堅定或判決已定,絕對不可更改。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問官申辨百端,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亦作「南山鐵案」。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7561南山可移備註頻5書中國成語大辭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活用成語分類辭典(上)(下)、洪葉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6368
南山可移-中华成语大词典
南山可移
【拼音】:nán shān kě yí
解释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示例
终以为~,此案不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近义词
南山铁案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事物不可更改
成语故事
唐睿宗时,太平公主蛮横无礼,大肆侵吞百姓的财产。一次她的手下到农民家抢走碾石,农民告上雍州官府,司户李元纮判交还碾石。李的上司窦怀贞害怕得罪了太平公主,亲自要李元纮改判。李元纮气愤地告诉他南山可移、判不可动摇
明-俞大猷--《谕新兴恩平贼》:南山可移,吾令不改;金石可销,吾信不失。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清-俞樾--《山东候补道洪君七十寿序》:牒诉倥偬,片言立决,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北宋-司马光-二零八-《资治通鉴》:南山可移,此判无动。
近代-郭嵩焘--《(清)郭嵩焘文集·一〇·致曾中堂》:至谓是书 (《忠义录》)早计,则传者忠义,非传绥寇方略,南山可移,忠义不可毁,无忧诒笑也。
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南山可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
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元铉传》,元铉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公元710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太平公主以为自已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
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括钱财,侵夺土地。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道。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政等事的司户参军李元铉。李元铉为官清正,审案公正。他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所有,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铉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马上召见李元铉,催促他快改判。·不料,李元铉不听从窦怀贞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了两句话:终南山也许还能够移动,这个判决绝对不可改动。写罢,把笔丢下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