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中華語文大辭典
圌ㄔㄨㄟˊchuí用於地名。圌山,山名,在江蘇。
圌-漢語大字典
圌
(一)chuán 《廣韻》市緣切,平仙禪。
(1)同“篅”。竹或草编织的圆形盛谷器。《釋名·釋宫室》:“圌,以草作之,團團然也。”畢沅疏證:“《説文》:‘篅,以判竹圜以盛穀也。’此作圌,亦俗字。”《玉篇·囗部》:“圌,或作篅。”《抱朴子·外篇·守塉》:“稗糲曠於圌廪,薪爨廢於庖廚。”《敦煌曲·十二時》:“養鷄鵝,餵猪狗,雀鼠穿窬圌囤漏。”
(2)通“團(tuán)”。圆形;圆形物。《玉篇·囗部》:“圌,圜也。”《論衡·變動》:“夫以果蓏之細,員圌易轉。”《太平廣記》卷九十引《高僧傳》:“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蘆圌子,更無餘物。”芦圌,即蒲团。
(二)chuí 《廣韻》是為切,平支禪。
山名。圌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廣韻·支韻》:“圌,山名,在吴都。”《宋史·張世傑傳》:“(世傑)大敗,奔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