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ng
1、[
壅塞]yōng sè
堵塞不通:泥沙~。
2、[
壅御]yōng yù
1.亦作“壅御”。阻止;阻挡。
2.见“壅御”。
3、[
壅闭]yōng bì
堵塞;阻隔。《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孔颖达 疏:“壅,谓障而不使行,若土壅水也;闭,谓塞而不得出,若闭门户也。”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帝尧 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閼塞,四瀆壅闭。”宋 苏辙《君术·第五道》:“苟其瀦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邓锐龄《广西历史简况》:“边境的实情,常常被地方官吏壅闭,不能上达。”
4、[
壅围]yōng wéi
遮蔽;障塞。
5、[
壅底]yōng dǐ
犹阻塞。
6、[
烦壅]fán yōng
1.积压。
2.郁闷。
7、[
壅城]yōng chéng
即瓮城。大城外的小城。宋 陆游《军中杂歌》:“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仁愿 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元 胡三省 注:“壅城之外,又有八卦墙、万人敌,皆以遮壅城门。”参见“瓮城”。
8、[
壅阻]yōng zǔ
堵塞。
9、[
壅翳]yōng yì
隐蔽;障隔。
10、[
壅水]yōng shuǐ
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11、[
壅噎]yōng yē
堵塞。
12、[
壅淤]yōng yū
淤塞;不流通。
13、[
蔽壅]bì yōng
1.蒙蔽。
2.阻塞障隔。
14、[
梗壅]gěng yōng
淤塞。
15、[
壅土]yōng tǔ
1.堆积的泥土。
2.培土以促进作物根部发育并防止倒伏。
3.指用机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引起。
16、[
壅滞]yōng zhì
1.阻隔;堵塞。《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
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清 昭槤《啸亭杂录·先恭王家训》:“凡执权者,宜开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进取之士壅滞怨望。”
3.积压。《周书·独孤信传》:“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歷年不能断决。及 信 在州,事无壅滞。”唐 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来尚书省詔敕稽停,文案壅滞,臣诚庸劣,请述其源。”明 刘基《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下车访民瘼,按宿狱,凡壅滞不决者,皆笳鼓之徒。”清 魏源《筹鹺篇》:“其在四界内者,如所指州县盐过壅滞,许其就地呈明,改运邻岸。”
17、[
壅蔼]yōng ǎi
见“壅遏”。
18、[
壅沮]yōng jǔ
阻塞。
19、[
头壅]tóu yōng
方言。第一次所施的肥料。
20、[
壅隔]yōng gé
阻隔。
21、[
壅积]yōng jī
堵塞;堆积。
22、[
壅离]yōng lí
阻塞。《韩非子·内储说上》:“荆 南之地,丽水 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众,壅离其水也。”陈奇猷 集释:“此谓弃尸水中,水为之遮迾不流也。”
23、[
壅偪]yōng bī
壅塞逼迫。
24、[
壅否]yōng fǒu
阻塞不通。
25、[
无壅]wú yōng
1.没有阻塞,畅通。《左传·成公十二年》:“交贄往来,道路无壅。”唐 高士廉《<文思博要>序》:“同兹万顷,塍埒自分;譬彼百川,派流无壅。”元 欧阳玄《赐经筵官酒》诗:“玉漏聪无壅,重瞳视不流。”
2.没有积压、积滞。《南齐书·鄱阳王锵传》:“鏘 在官理事无壅,当时称之。”
26、[
迟壅]chí yōng
谓水流迟滞淤塞,不通畅。
27、[
壅君]yōng jūn
受蒙蔽的君王;昏君。
28、[
闭壅]bì yōng
堵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这尘寰中三十年的囚佣,到今天才得解放了五官的闭壅。”
29、[
蹈壅]dǎo yōng
见“蹈雍”。
30、[
壅遏]yōng è
亦作“壅蔼”。阻塞;阻止。《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则壅遏贤者而不进也。”《穀梁传·成公五年》:“梁山 崩,壅遏 河 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弥陵隮阻,丘阜错连;隅陬壅蔼,末由骋焉。”宋 范仲淹《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头諫諍路,尚愿无壅遏。”清 林则徐《批上海绅民沉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 蒲、肇、新、李 四河,互相贯注,以达 吴淞,即由 吴淞 注 浦 入海,西来之水不至壅遏,更可并力以助 吴淞。”
31、[
壅却]yōng què
谓言路阻塞,贤人却步。
32、[
滞壅]zhì yōng
谓臃肿而不灵活畅通。
33、[
决壅]jué yōng
1.亦作“决壅”。除去水道的壅塞。唐 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疏流似剪纸,决壅如裂帛。”
2.消除壅蔽。三国 魏 桓范《政要论·决壅》:“为人君之务在於决壅,决壅之务在於进下,进下之道在於博听。”明 刘基《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今年秋宪副 张公 始来,决壅疏塞,剔蠧振坠。”
34、[
逋壅]bū yōng
拖延积压。
35、[
障壅]zhàng yōng
阻挡。
36、[
壅碍]yōng ài
阻碍。
37、[
壅绝]yōng jué
阻塞断绝。
38、[
壅劫]yōng jié
谓被蒙蔽挟制。
39、[
鄣壅]zhāng yōng
阻隔。
40、[
壅逼]yōng bī
壅塞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