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梁实秋--《雅舍小品三集·讲演》:大概我从小就是不属于孺子可教的一类。
当代-张明启--《师生之间》:他见我对他很尊敬,显得谦虚好学,认为‘孺子可教’,于是更滔滔不绝地谈他的处世哲学。
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初,上人在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为侣,时予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宋-刘攽--《为王郎中谢晏相公启》:赐出望外,光生目前,夸于稠人,甚乎至宝,孺子可教。
明-程敏政--《封监察御史王公传》:乡先生吴善与守仁交莫逆间,抚公异之曰:“吾无以报亡友,顾孺子可教也。”收诲之。
现代-钱锺书-五-《围城》:你这话给我父亲听见,该说“孺子可教”了。
唐-罗隐-《全唐文》八九四-《投秘监韦尚书启》:是以重拂尘衣,聊希藻鉴,倘尚书以孺子可教,则随洛下之书生;倘尚书以斯人若狂,则访江东之钓叟。
宋-楼钥--《攻媲集·六·代毛崇夫贺妇翁黄圯老生朝》:孺子倘可教,愿受书一编。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时间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钻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