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中華語文大辭典
尊王攘夷ㄗㄨㄣ ㄨㄤˊ ㄖㄤˊ 丨ˊzūnwánɡ ránɡyíㄗㄨㄣ ㄨㄤˊ ㄖㄤˇ 丨ˊzūnwánɡ rǎnɡyí尊崇王室,排拒夷狄。春秋時期,華夏民族居住於中原地區,稱周邊其他異族稱為「夷狄」。當時,周天子在名義上雖為諸侯的共主,但地位已日漸衰微。當華夏諸侯受到戎狄侵凌之際,齊、晉等國乃藉「尊王室、攘夷狄」為號召,挾天子而令諸侯,成為霸主,領導諸侯,共同抗拒。漢代以後,每當受到異族侵略,執政者就以此為口號,號召臣民團結抵禦。
尊王攘夷-中华成语大词典
尊王攘夷
【拼音】:zūn wáng rǎng yí
解释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