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烈士-中华成语大词典
忠臣烈士
【拼音】:zhōng chén liè shì
解释
忠义刚烈的臣子。
出处
《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1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名垂千古者,皆由无心而传。”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忠臣烈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忠臣烈士ㄓㄨㄥ ㄔㄣˊ ㄌㄧㄝˋ ㄕˋzhōng chén liè shì忠君愛國、捨身取義的人。《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烈士,未嘗不反覆吟玩。」《鏡花緣.第八一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戶曉,知他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無心而傳。」
唐-魏征等--《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宋-陆游--《跋东坡帖》: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忠臣烈士,所当取法也。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杨敷传》: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臣烈士之事,常慨然景慕之。
近代-文康-一九回-《儿女英雄传》: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近代-梁启超--《说希望》:凡中外古今之圣贤豪杰,忠臣烈士,与夫宗教家、政治家、发明家、冒险家之所以震撼宇宙,创造世界,建不朽之伟业以辉耀历史者,殆莫不藉此第二灵魂之希望,驱之使上于进取之途。
清-李汝珍-第81回-《镜花缘》: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无心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