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十回-《三国演义》: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清-彭养鸥-第十三回-《黑籍冤魂》: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 却是忠言逆耳, 哪里听得。
现代-臧克家--《说服力与说服方式》:许多人懂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并不是人人如此。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现代-傅雷--《傅雷家书·1961年7月7日晚》:忠言逆耳,但必须出以一百二十分柔和的态度,对方才能接受。
晋-张勃--《吴录》:忠言逆耳,幸留神听。
太平天国-赖文光--《自述》:受命之下,竞业自矢,诚恐有负委命之重,安敢妄怨有司之不从?且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诚哉是言也!
近代-冯英子--《真》:当然,做到这样,也非易事。因为忠言逆耳,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宋-李觏--《闻喜鹊》:忠言逆耳世罕用,属镂曾割伍员喉。莫笑后来司马公,事事称好真良谋。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zhōng yán nì ěr
1、老师对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是为同学们的将来着想,正所谓忠言逆耳啊。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我也知道,姥姥是为我好。忠言逆耳利于行。我真喜欢我这个爱啰嗦的姥姥。
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
5、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6、“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很有道理。
7、忠言逆耳利于行。就像疼痛提醒你哪里病变一样。
8、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逆耳之言往往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9、许多人懂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并不是人人如此。
10、妈妈常对我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已经牢牢记在心里。
11、玩笑谎言漫天飞。不过人就是喜欢听好话,忠言逆耳嘛。
12、人们最不愿意倾听之事,往往是对其大有裨益之事,忠言逆耳。
13、当然,忠言逆耳,蒋先生完全听不进去,雷震反而被关进了监狱。
14、忠言逆耳,根本那是最需求忠告的人也总是最不喜爱它。
15、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评,我虚心接受。
1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
17、他本来就叛逆性强,更何况忠言逆耳,我看你这番话白说了。
18、忠言逆耳,同学们的批评听起来尖锐了些,但对你改正缺点是有好处的。
19、我不是没有劝告过他,只是忠言逆耳,他听不进去,我又有什么办法。
20、批评也好,挖苦也罢,是尖锐了一些,我们权当成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