惔-中華語文大辭典
惔惔ㄊㄢˊtán〈書〉焚燒;灼燒。[例]旱魃為虐,如~如焚(《詩經‧大雅‧雲漢》)。
惔-漢語大字典
惔
《説文》:“惔,憂也。从心,炎聲。《詩》曰:‘憂心如惔。’”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字後出,即炎字也。若訓憂,則《詩》兩如字不可通,後人正因《節南山》‘憂心’而加心傍耳。”
(一)tán 《廣韻》徒甘切,平談定。談部。
火烧。《詩·小雅·節南山》:“憂心如惔,不敢戲談。”毛傳:“惔,燔也。”鄭玄箋:“皆憂心如火灼爛之矣。”又《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毛傳:“惔,燎之也。”
(二)dàn 《廣韻》徒敢切,上敢定。又徒濫切。談部。
(1)通“憺”。安静。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謙部》:“惔,叚借為憺。”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六:“惔,恬也。”《莊子·刻意》:“惔而无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2)恨。《集韻·琰韻》:“惔,恨也。”